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猛虎出林行,咆哮取人食。
居人虑虎至,荆棘挂墙壁。
虎乃爱其身,惊遁不近侧。
人兮不如虎,甘心堕荆棘。
白话文翻译:
猛虎走出森林,咆哮着来捕食人类。
居住的人们担心老虎会来,荆棘挂在墙壁上。
老虎本能地爱惜自己的生命,惊恐地不敢靠近。
人啊,不如老虎,甘愿陷入荆棘中。
注释:
- 猛虎:猛兽,象征力量与威胁。
- 咆哮:大声吼叫,表现出老虎的凶猛。
- 取人食:捕食人,指老虎的危险性。
- 居人:居住在此地的人们。
- 荆棘:一种有刺的植物,象征困苦与危险。
- 惊遁:受到惊吓而逃跑,表现出老虎的谨慎。
- 甘心:心甘情愿,表现人的选择。
- 堕荆棘:陷入困境,象征人的无奈与屈从。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对猛虎的描绘,隐喻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与无助。老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而人类则象征着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恐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著称,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与动物,常通过写实手法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猛虎行》创作于宋代,那个时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紧张,人与猛兽的冲突时有发生,反映了社会对生存环境的焦虑与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诗歌鉴赏:
《猛虎行》以猛虎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开篇的“猛虎出林行,咆哮取人食”直接引入了猛虎这个威胁,咆哮声不仅传递出恐惧的气氛,也体现了猛虎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强者地位。接着,诗人描写了居住在此地的人们的恐惧与无助,他们忧虑老虎的来袭,甚至在墙壁上挂荆棘以防范,显现出一种被动的防御姿态。
在描写老虎的同时,诗人也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反思。老虎虽然凶猛,却也有自身的生存本能,选择逃避危险;而人类为了生存,竟然甘愿堕入荆棘之中,体现出一种被迫适应的无奈和屈从。整首诗在对比中揭示出人类的脆弱,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
通过紧凑的句式与生动的意象,徐照成功地将生与死、强与弱的对立关系呈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猛虎出林行:描写猛虎走出森林,象征着一种突如其来的危险。
- 咆哮取人食:表示老虎的威胁与捕食本能,增强了恐惧感。
- 居人虑虎至:居住的人们对猛虎的到来感到恐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 荆棘挂墙壁:用荆棘作为防护,象征人类的无奈与绝望。
- 虎乃爱其身:老虎本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表现其智慧与谨慎。
- 惊遁不近侧:老虎受到惊吓而逃跑,显示出一种逃避的本能。
- 人兮不如虎:对比人类与老虎,强调人类的脆弱。
- 甘心堕荆棘:人类甘愿忍受困境,体现出一种无奈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老虎与人类的对比,强调各自的生存状态。
- 拟人:将老虎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象征:荆棘象征困境,老虎象征自然的威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同时反思人类在生存困境中的选择与适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猛虎:象征力量与威胁,代表自然的无情。
- 荆棘:象征困境与阻碍,反映人类的无奈与挣扎。
- 咆哮:象征恐惧与压迫,增强了诗的紧张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老虎的行为是: A. 安静
B. 咆哮取食
C. 睡觉
D. 玩耍 -
居住的人们用什么来防范老虎? A. 墙壁
B. 荆棘
C. 笼子
D. 大声叫喊 -
诗中提到“人兮不如虎”,这句的意思是: A. 人类比老虎强
B. 人类不如老虎
C. 老虎也很弱
D. 人类与老虎无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马篇》: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 《夜泊牛津口》:反映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通过自然描绘表达情感,但更为浪漫。
- 杜甫的《春望》:在动乱中表现对生活的无奈,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