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寄子山尚书
作者: 虞集 〔元代〕
原文展示:
竹色侵衣碧,重帘雨气深。
白鹅翻墨沼,紫燕入书林。
北海春尊侧,西山夕阁阴。
东曹公事少,歌舞散黄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雨绵绵的场景:竹子的绿色映照在衣服上,深重的帘子后面透出雨气。白色的鹅在墨色的水塘中翻动,紫燕飞入书林中。北海的春酒渐渐倾斜,西山的晚霞在阁楼上投下阴影。东曹的公事不多,歌舞声中散落着黄金。
注释:
- 竹色:竹子的绿色,常用来形容清新的环境。
- 侵衣碧:绿色的竹影映照在衣物上。
- 重帘:厚重的窗帘,形容幽深的室内环境。
- 雨气深:雨雾弥漫,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 白鹅:象征纯洁、宁静的动物。
- 墨沼:深色的水塘,像墨汁一样。
- 紫燕:春天来临的鸟,象征生机与希望。
- 春尊侧:春天的酒杯斜放,暗示饮酒的情景。
- 夕阁阴:西山的阁楼在夕阳下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
- 东曹:指东边的官司,形容公务繁忙的地方。
- 歌舞散黄金:形容歌舞的盛况,黄金象征财富与欢乐。
典故解析:
- 曹公: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曹操,常用来象征权力与政治。
- 紫燕:古时常用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集(约1250-1320),字子瑛,号白云山人,元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寄子山尚书》创作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春日景色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图景,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意境。开篇的“竹色侵衣碧”以视觉效果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的环境,接着通过“重帘雨气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春雨的细腻与柔和。而“白鹅翻墨沼,紫燕入书林”则通过动静结合,表现了自然的活力和生机,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后半部分的“北海春尊侧,西山夕阁阴”则转向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景的变化,表现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一丝闲适与惬意。最后一句“东曹公事少,歌舞散黄金”则隐含着一种对官场的反思与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色侵衣碧:绿色竹影照在衣物上,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重帘雨气深:厚重的帘子后,雨气弥漫,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白鹅翻墨沼:白鹅在墨色的水塘中翻动,象征宁静与纯洁。
- 紫燕入书林:紫燕飞入书林,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的复苏。
- 北海春尊侧:描绘喝酒的场景,暗示春天的欢愉。
- 西山夕阁阴:夕阳投下的阴影,表现时光的流逝。
- 东曹公事少:东边官事不多,表达一种闲适的心态。
- 歌舞散黄金:欢乐的歌舞中散落黄金,象征生活的富饶与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墨沼”比喻深沉的水塘,增加了意象的深度。
- 拟人:将“白鹅翻墨沼”赋予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力与官场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然与自由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色:象征清新、生命力。
- 重帘:象征隐秘、静谧的环境。
- 白鹅:象征纯洁与安宁。
- 紫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春尊:象征欢乐与享受。
- 夕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 黄金:象征财富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色侵衣碧”的意思是: A. 竹子颜色鲜艳
B. 竹子的绿色映照在衣服上
C. 竹子很高
答案:B -
“西山夕阁阴”中的“夕阁”指的是: A. 早晨的楼阁
B. 晚上的楼阁
C. 傍晚的楼阁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白鹅”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纯洁与宁静
C. 财富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侧重于描写情感与景色的结合。
- 《青玉案·元夕》:对比其繁华热闹的场景,与《寄子山尚书》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虞集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技巧》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子山尚书》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