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时间: 2025-01-17 10:38:4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原文内容未提供,请添加具体的诗句。
白话文翻译
将古诗翻译为白话文,帮助用户理解诗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嵇绍: 指三国时期的嵇康之子嵇绍,因其父为名士,故有“似康”之称。
- 贾梁道: 贾充之子,梁道是指贾充的忠诚。
- 大魏: 指中国历史上魏国。
- 公闾: 贾充的父亲,原意为“公之闾”,是对公正之人的尊称。
- 成济: 指成济之事,含有讽刺意味,意指贾充的行为。
典故解析
- 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代表着士人精神。
- 忠臣: 在中国历史上,忠臣的形象常常与忠诚、义气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关注历史与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对贾充的讽刺,借古讽今,反映出他对忠臣之死及家族关系的深思,体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运用了历史典故,通过对贾充的批评,揭示了忠臣的悲剧命运。诗中提到的嵇绍和郗超,分别象征着有子和无孙的两种命运,表达了对忠义之士命运的惋惜与无奈。贾充虽然在历史上被视为忠臣,但其子却因奸诈而遭受误杀,这种家庭悲剧使得忠义的定义更加复杂。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展示了忠义与奸诈之间的深刻冲突。诗歌虽短,却满含哲理,令人深思。其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嵇绍似康为有子:嵇绍因父亲的光辉形象而倍感荣耀,其子正是其名声的延续。
- 郗超叛鉴是无孙:郗超的叛逆则体现了家族的败落,传承的缺失。
- 如今更恨贾梁道:对贾充的怨恨,表达了对忠臣遭遇的不公。
- 不杀公闾杀子元:讽刺贾充未能清理门户,致使家族败坏。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嵇绍与郗超的对比,反映出忠义与叛逆的不同命运。
- 讽刺: 对贾充的讽刺,揭示了忠臣家庭内部的矛盾。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探讨了忠臣与奸臣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历史的悲剧性与人性的复杂,表现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无情的叹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臣: 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庭的责任。
- 叛逆: 代表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与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嵇绍的父亲是谁?
- A. 贾充
- B. 嵇康
- C. 郗超
- D. 司马景王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贾充因其__而被称为忠臣。
-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贾充的肯定态度。
- A. 对
- B. 错
答案: 1. B; 2. 忠诚;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由苏轼所作,体现了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登高》: 杜甫的作品,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在形式上均具备豪放之气,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关注历史与人性的交错。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