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潜圣挽词》
时间: 2025-01-19 15:2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潜圣挽词
妙龄驰誉百夫雄,
晚节忘怀大隐中。
悃愊无华真汉吏,
文章尔雅称吾宗。
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
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才俊,享有众人的赞誉,然而在晚年却忘却了大隐士的志向。诗人称赞他虽无华丽的外表,却是真正的汉代官吏,文章流畅而典雅,令我感到亲近。他在世俗的名利面前不愿放弃自己一生的志向,若有子嗣应当与自己共存。然而,诗人回想起过去十年的经历,感慨万千,眼泪不禁流下,寄托于西风之中。
注释:
- 妙龄:指年轻的年纪,正值风华正茂的时期。
- 驰誉:快速获得声誉,受人赞誉。
- 晚节:指晚年的品德和风范。
- 悃愊:形容真诚、朴实。
- 无华:没有华丽的外表。
- 真汉吏:指真正的汉代官吏,强调其忠诚和敬业。
- 尔雅:形容文章典雅、文辞华美。
- 趋时:迎合时代的潮流。
- 不死同:指与子嗣共同生存的愿望。
- 闲思:空闲时的思考。
- 老泪:年长时的眼泪,象征悲伤和感慨。
- 西风:象征离愁别绪,带有忧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和词,风格多样,情感丰富。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苏潜圣挽词》创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对一位年轻有为之人的悼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此诗写于苏轼的个人经历与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寄托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苏潜圣挽词》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挽诗。诗中,苏轼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年轻英才的生平,既有对其才华的赞美,又有对其理想与志向的惋惜。开篇以“妙龄驰誉百夫雄”引入,展现了年轻人光鲜的外表与声誉,紧接着“晚节忘怀大隐中”则反映出他在晚年对理想的迷失,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通过“悃愊无华真汉吏”强调了真正的品格与内涵,而“文章尔雅称吾宗”则是对文学修养的肯定,显示出苏轼对文人风范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趋时肯负平生志”,则揭示了对迎合世俗的无奈与失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刻画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之间的挣扎。
最后的“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深刻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无尽的感慨,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妙龄驰誉百夫雄:描绘年轻人声名显赫,受到众人赞誉。
- 晚节忘怀大隐中:晚年却忘却了隐士的高洁志向,形成鲜明对比。
- 悃愊无华真汉吏:强调其真实而真诚的品质,虽无华丽却很有品德。
- 文章尔雅称吾宗:其文采流畅典雅,与苏轼的文学追求相符。
- 趋时肯负平生志:他愿意迎合时代潮流,背离了自己一生的理想。
- 有子还应不死同:若有后代,愿意与之共同生存,体现出对家族延续的期望。
- 惟我闲思十年事:诗人反思自己过去十年的经历。
- 数行老泪寄西风:流下的眼泪寄托于西风,传达了对过去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妙龄驰誉”与“晚节忘怀”,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西风象征着离愁与思乡之情,使情感更加细腻。
- 夸张:对年轻才俊的赞美,突显其卓越的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年轻才俊的悼念,深刻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苏轼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妙龄:代表青春与希望。
- 晚节:象征成熟与反思。
- 汉吏:象征忠诚与理想。
- 西风:象征离愁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妙龄”指的是哪个阶段? a) 幼年
b) 青春
c) 老年 -
填空题:诗中“有子还应不死同”表达了诗人对__的期望。
-
判断题:诗中“悃愊无华”表示真实的品质而非华丽的外表。 (正确/错误)
答案:
- b) 青春
- 家族延续
-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苏潜圣挽词》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沉重地关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人生短暂的畅快与豪情。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