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黄州中秋
苏轼 〔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中经历几次秋天的凉意。
夜里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看看你眉头和鬓角的白发。
酒价便宜常常愁苦客人太少,明亮的月光常常被云层遮挡。
中秋节谁来和我一起分享这孤独的月光?我举杯凄然地向北方眺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世事:世间的事务。
- 大梦:比喻人生短暂而虚幻。
- 秋凉:秋天的寒意。
- 鸣廊:树叶在风中响动。
- 眉头鬓上:形容人的白发与沧桑。
- 酒贱:酒价便宜。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云妨:云层遮挡。
- 孤光:孤独的月光。
- 把盏:举杯饮酒。
- 凄然:伤感的样子。
典故解析: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
- 孤光:象征着孤独,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作品内容广泛,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西江月 黄州中秋》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中秋之夜,诗人在生离死别、政治失意、生活困苦的背景下,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抒发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思考。开头两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用梦境和秋凉的意象,传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深刻认识。接着,夜晚的风声和树叶的鸣响,衬托出一种寂静与孤独的氛围,“看取眉头鬓上”则让人想到时间的流逝和衰老的无奈。
中间两句“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酒虽便宜,但常常没有客人来陪伴,月光也常常被云层遮挡,意象中蕴含着孤独和失落之感。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更是将孤独推向极致,诗人举杯向北遥望,沉浸在凄凉的思绪中,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首词以中秋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追求情感寄托与人生哲理的探索,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如梦,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 人生几度秋凉:人生中经历几次秋天的寒意,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 夜来风叶已鸣廊:夜晚的风吹动树叶,声音响起,增添了孤独感。
- 看取眉头鬓上:自我反思,看到自己因岁月而增添的白发,感慨时光流逝。
- 酒贱常愁客少:尽管酒价便宜,但常常没有人来喝酒,表现出孤独。
- 月明多被云妨:明亮的月光常被云层遮挡,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 中秋谁与共孤光:中秋之夜,唯有孤独的自己,感叹缺少可以分享的人。
- 把盏凄然北望:举杯向北方眺望,表现出无奈和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一场梦,表现人生的虚幻。
- 对仗:如“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形成鲜明对比,增添韵律感。
- 拟人:树叶被风吹得鸣响,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孤独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在孤独中寻找情感寄托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人生的虚幻与短暂。
- 秋凉: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 风叶:代表自然的声音,增添孤独氛围。
- 酒:象征人际关系与情感的寄托。
- 月光:象征美好与孤独的结合。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大梦”指的是:
A. 人生的虚幻
B. 美好的未来
C. 甜美的梦境 -
诗中提到的“酒贱常愁客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失落
C. 满足 -
“中秋谁与共孤光”中的“孤光”指的是:
A. 明亮的月光
B. 诗人的孤独
C. 亲友的陪伴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西江月 黄州中秋》:两首诗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而苏轼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