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采桑子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当时月下分飞处,依旧凄凉。
也会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长。
泪痕揾遍鸳鸯枕,重绕回廊。
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欲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那个月光下分离的地方,依然感到凄凉。
时常会思念,不想夜晚孤独的睡眠更是漫长。
泪痕洒满了鸳鸯枕,反复在回廊中徘徊。
月亮升起在东窗,直到如今让我心如刀割。
注释:
- 当时月下: 指分离时的情景,夜晚月光下的场景。
- 依旧凄凉: 仍然感到悲凉。
- 思量: 思念、思考。
- 孤眠: 独自入睡。
- 泪痕: 眼泪留下的痕迹。
- 鸳鸯枕: 鸳鸯枕头,象征着夫妻或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回廊: 曲折的走廊,表现寻觅的无奈。
- 欲断肠: 感到心痛,像要断了肠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鸳鸯枕”暗示了恋人的关系和对爱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晚晴,北宋著名词人,以其婉约派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爱情、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词作写于宋代,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达了恋人之间因离别而产生的思念与痛苦。开篇“当时月下分飞处”,即点明了分离的场景和时间,月光下那种凄凉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接着“也会思量”一语,传达了对过往情景的不断回忆与思念,仿佛在告诫读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心中的情感依然鲜活。之后,作者用“泪痕揾遍鸳鸯枕”形象地描绘出因思念而留下的泪痕,显示出深切的痛楚和无奈。
整首词的意象清晰而生动,月亮、鸳鸯枕、回廊等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最后一句“长到如今欲断肠”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哀痛,令人感同身受。晏几道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这首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时月下分飞处: 设定场景,强调离别时的情境。
- 依旧凄凉: 表达内心的悲凉感受。
- 也会思量: 频繁思念,无法自已。
- 不道孤眠夜更长: 说明孤独的夜晚特别漫长。
- 泪痕揾遍鸳鸯枕: 用眼泪渗透的枕头,显示深情。
- 重绕回廊: 在思念中徘徊无助。
- 月上东窗: 月亮升起,暗示时间的流逝。
- 长到如今欲断肠: 思念之痛,形象地表达了心碎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 “泪痕”比喻思念的痛苦。
- 对仗: 词中多处用词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 月亮似乎也在见证这份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 象征思念与孤独。
- 鸳鸯枕: 代表恩爱与亲密。
- 泪痕: 表达悲伤与思念。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情感的层次,使得整首词在情感传达上更为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月”在这里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思念与孤独
c) 生命的希望 -
“泪痕揾遍鸳鸯枕”中“鸳鸯枕”象征什么? a) 夫妻情深
b) 友谊
c) 孤独 -
诗中“欲断肠”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失落与痛苦
c) 无奈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晏几道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和离别的思考,但晏几道的作品更侧重于思念的痛苦,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通过对《采桑子》的深入分析,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情感与意象,还能体会到古代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与深切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