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晏几道的《少年游》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寻尽短长亭。
白话文翻译:
在西楼分别之后,北风呼啸,露水寒冷,唯有这明亮的月光无奈地照耀着。
在飞鸿的影子里,捣衣石外,尽是那遥远的玉关情思。
此时此刻,王孙远去,山重水远,我们何处吟唱西归的曲子?
金闺中的魂梦徒然叹息,寻找那短短长亭的尽头。
注释:
- 西楼别后:指在西楼分别后,表达离别的情感。
- 风高露冷:北风吹来,露水寒冷,形象描绘了寒冷的夜晚。
- 飞鸿影里:飞来的鸿雁的影子,象征远行者的思念。
- 捣衣砧外:在捣衣石旁,暗指女子在思念情人时的孤独。
- 玉关情:指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代远行的男子。
- 金闺:指华贵的闺房,象征着女性的柔情和思绪。
- 寻尽短长亭:短亭和长亭都是古代送别的场所,表达对离别情景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几道(约989-1056),字叔原,号容斋,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清丽著称。他的词多以情感细腻、意境幽深著称,常和李清照并称。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晏几道中年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使得作品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少年游》是一首充满离愁与思念的词作,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开头“西楼别后”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离别的阴影下。接着,“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生动地描绘了寒冷的夜晚,月光透过冷风洒落,孤独中又增添了一丝清冷的美感。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这句以鸿雁的影子和捣衣的场景相结合,突出了思念的主题。在这里,鸿雁象征着远行者的孤独,而捣衣的女子则是对其深情思念的化身。作品中对“玉关情”的提及,进一步突显出对过去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此句展现了距离的遥远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无尽思绪。“金闺魂梦枉丁宁”,则是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无奈,对梦中情人的思念,情感愈发浓厚。最后一句“寻尽短长亭”,不仅回顾了送别的场景,也强调了无尽的思念和等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执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楼别后:离别的地点与时间,展现了离愁的开端。
- 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寒冷与孤独的感觉。
-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通过景物描写,表现思念的情感。
- 总是玉关情:总结前文,强调思念之情。
-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表达对离去的人的深切思念和距离的遥远。
- 何处赋西征: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
- 金闺魂梦枉丁宁:对美好回忆的追忆,情感愈发浓厚。
- 寻尽短长亭:表达对离别场景的怀念与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鸿影里”,用鸿雁象征远行者的孤独。
- 拟人:如“月分明”,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山重水远”,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爱情与离别的深切感慨,体现出一种温柔而又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楼:象征离别的地方,寄托情感。
- 飞鸿:象征远行与思念。
- 月亮:象征孤独与清冷。
- 金闺:象征女性的温柔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楼”象征什么?
- A. 离别的地方
- B. 快乐的时光
- C. 美丽的景色
-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重聚
- B. 对离去人士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
“寻尽短长亭”中“短长亭”指的是什么?
- A. 短暂的相聚
- B. 送别的场所
- C. 美丽的亭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晏几道的《少年游》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离愁与思念,但晏几道的作品更强调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共鸣,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展现柔情与细腻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