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
时间: 2025-01-14 12:00: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
作者:陈师道 〔宋代〕
清湖纳明月,远览无留云。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殚精有後悟,畜耳无前闻。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湖水映照着明亮的月亮,远望去没有一丝浮云。
人生又何必纠结于什么呢?只要有酒和桐君在身边。
我自醉无须问别人,一樽接着一樽地喝。
今生今日不饮酒,心中却意得同样的酣醉。
清晰的话语宛如冰玉的质地,破坏了山水的纹理。
费尽心思才有后来的领悟,耳中却没有前面的声音。
潜游的鱼儿躲避着流光,归来的鸟儿投向浓重的昏暗。
相信有千丈的清水,倒不如一尺的浑浊。
注释
- 清湖:指的是西湖,湖水清澈。
- 桐君:指的是酒,古时常用桐树的果实酿酒。
- 樽:酒器,通常指酒杯或酒壶。
- 清言冰玉质:比喻话语清晰且高雅。
- 坏衲:失去原有的美好,衲是指僧衣或布料。
- 殚精:形容用尽心力。
- 潜鱼避流光:比喻在光亮中躲避,暗示隐秘和低调。
- 千丈清与一尺浑:用以比喻清澈与浑浊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1130),字士元,号长洲,宋代著名的诗人、文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作者在西湖观月时,受到月色与琴音的启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饮酒的向往。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湖和明月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以“清湖纳明月”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氛围,体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的相通。接着,诗人转向人生的思考,认为与其纠结于世俗的名利,不如与酒为伴,享受当下的快乐。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表现了诗人对饮酒的洒脱态度,似乎在强调一种随意与自在的生活方式。而“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则暗示出即使不喝酒,心中也能体验到那种酣醉的愉悦,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清与浑的哲学思考,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诗人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与心灵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湖纳明月
描绘西湖的湖面清澈,反射出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远览无留云
远望天空没有浮云,突显出这份宁静与清澈。 -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认为生活中不必追求太多,只需有酒相伴,享受当下。 -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强调自我陶醉的态度,无需在意他人的看法,一杯接着一杯地畅饮。 -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即使今天不饮酒,心中也能感受到酣醉的快乐,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高雅的言辞却破坏了自然的和谐美,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
殚精有後悟,畜耳无前闻
费尽心思后才能领悟,而耳中却没有过去的声音,表现了对时间和经验的反思。 -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鱼在光中潜游,鸟归于昏暗,暗示着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最后以对比收尾,表达了对清澈与浑浊的哲学思考,认为一尺的浑浊更具真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言冰玉质”比喻言辞的高雅。
- 对仗:如“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明月、清湖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以酒相伴,享受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湖:象征着纯净与宁静。
- 明月:代表着光明与理想,常用于诗歌中象征美好的情感。
- 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享受,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态度。
- 潜鱼:代表低调与隐秘,暗示人们在生活中应适应环境。
- 归鸟:象征归属与安宁,表现了对自然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桐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酒
C. 一位朋友
D. 一种乐器 -
诗人认为与其追求什么,倒不如享受当下? A. 权力
B. 财富
C. 酒
D. 名声 -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中的“千丈清”与“一尺浑”代表什么? A. 清澈与浑浊的对比
B. 生活的复杂与简单
C. 自然的美与人心的杂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陈师道的诗:两者都描写了月夜的情境,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而陈师道则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为主题,但李白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而陈师道则通过月色启发人生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相关诗词评论集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