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寇十一》

时间: 2025-01-17 09:28:21

邻里相望信不通,时因得句寄匆匆。

画楼著燕薰风里,杨柳藏鸦白下东。

度日守窗令节换,经旬无使觉门空。

锦囊佳丽邻徐庾,剩欲同君赋恼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寇十一
邻里相望信不通,时因得句寄匆匆。
画楼著燕薰风里,杨柳藏鸦白下东。
度日守窗令节换,经旬无使觉门空。
锦囊佳丽邻徐庾,剩欲同君赋恼公。

白话文翻译:

邻里之间遥望,却没有音信,偶尔有句诗寄来,匆忙之间。
画楼上栖息的燕子在熏风中飞舞,杨柳树下藏着白鸦,面朝东边。
日子在窗前流逝,节令更替,我却没有让门前显得空荡荡。
锦囊里藏着美丽的诗句,邻居是徐庾的后代,心中仍想与你一起赋诗。

注释:

  • 邻里相望:意指邻居之间遥遥相望,却没有来往。
  • 信不通:没有音信、来往。
  • 画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
  • 薰风:温暖的风。
  • 藏鸦:指白色的乌鸦(或指白色的鸟类)。
  • 度日守窗:度过日子时守在窗前。
  • 令节换:节令更替。
  • 锦囊佳丽:形容诗句如锦囊中的美丽事物。
  • 邻徐庾:指邻居有徐庾(徐干与庾信)这样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景龙,号云渔,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在孤独生活中的感受。诗中描绘的画楼和杨柳则体现了当时的生活环境与自然景象。

诗歌鉴赏:

《寄寇十一》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诗人通过对邻里关系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开篇以“邻里相望信不通”引出主题,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时因得句寄匆匆”则暗示即使偶尔有音信,也显得急促和匆忙,表达了一种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燕子和杨柳的意象充满了生机,似乎在对比诗人内心的孤寂,展现出自然之美与人情冷暖的对比。

在“度日守窗令节换”中,诗人描绘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似乎生活在一种重复而单调的节奏中,令人感到压抑。最后一联“锦囊佳丽邻徐庾,剩欲同君赋恼公”则展示了诗人的希望与渴望,尽管生活平淡,但心中仍然渴望与朋友共赋诗篇,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整首诗在结尾处升华,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邻里相望信不通:即使邻居相互望见,却没有音信传递,表现出一种隔阂。
  • 时因得句寄匆匆:偶尔收到的诗句显得急促,表明思念的强烈。
  • 画楼著燕薰风里:生动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楼上的燕子在温暖的风中翱翔。
  • 杨柳藏鸦白下东:描绘了杨柳和乌鸦的景象,暗示了生活的宁静与隐秘。
  • 度日守窗令节换:日复一日,守着窗户,感受到节令的更替。
  • 经旬无使觉门空:在这段时间内,诗人没有让家门显得冷清。
  • 锦囊佳丽邻徐庾:提到邻居的才华与美丽,显示诗人的欣赏和向往。
  • 剩欲同君赋恼公:表达了与朋友共赋诗的愿望,渴望友谊的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锦囊”比喻诗句,形象生动。
  • 拟人:燕子与杨柳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珍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春天与生机,寄托着对自由与希望的追求。
  • 杨柳:象征柔情与思念,表现出温柔的情感。
  • 白鸦:可能象征着孤独或不寻常的美。
  • 锦囊:象征着珍贵的诗句与美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邻里相望信不通”意指什么?

    • A. 邻居之间有往来
    • B. 邻居之间没有音信
    • C. 邻居之间互相帮助
    • D. 邻居之间非常亲近
      答案:B
  2. “锦囊佳丽邻徐庾”中的“佳丽”指的是?

    • A. 美丽的自然
    • B. 美丽的诗句
    • C. 美丽的人物
    • D. 美丽的花草
      答案:B
  3.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朋友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失望
    • D. 对家乡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2.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师道的《寄寇十一》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但陈师道的诗更侧重于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亲人的关怀与忧虑。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来反映内心情感,但风格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陈师道研究》

这份内容涵盖了诗歌的多维度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