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正月十五》

时间: 2024-12-29 18:22:31

忽忽已花甲,仍怜作客身。

元宵一樽酒,湘水十年春。

明月认前度,清风怀故人。

窗梅开也未,好报岁华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庚午正月十五
金应澍

忽忽已花甲,仍怜作客身。
元宵一樽酒,湘水十年春。
明月认前度,清风怀故人。
窗梅开也未,好报岁华新。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已过了六十年,我仍然怜惜自己身为客人的身份。元宵节时我举杯畅饮,思念在湘水流淌的十年春光。明亮的月光让我想起往年,清爽的风让我怀念故友。窗外的梅花开了吗?希望能有个好年华来回报新岁。

注释:

  •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匆匆而过。
  • 花甲:古代指六十岁,因“花甲”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循环。
  • 元宵:指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樽酒:酒杯,表示饮酒。
  • 湘水:指湖南的湘江,象征着思乡之情。
  • 前度:往年,过去的时光。
  • 故人:旧友,指的是诗人怀念的朋友。
  • 窗梅:窗外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乐,诗中通过元宵节的酒宴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希望,春天的梅花开代表着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应澍,清代诗人,生于书香世家,受过良好教育,擅长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宵佳节,诗人在经历了漫长岁月后回顾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故乡与故人的思念,体现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庚午正月十五》是一首饱含情感的抒情诗,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首句“忽忽已花甲”开篇即道出岁月的迅速,带有一种无奈与感伤的情绪。接着,通过元宵节的酒宴,诗人不仅是在庆祝节日,更是在借酒浇愁,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明月认前度”一句,明月似乎是时间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回忆,而清风则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带着对故人的思念,似乎在向风诉说着自己的孤独。最后一句“窗梅开也未”,则透露出诗人对新春的期待与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忽已花甲:岁月飞逝,已经年过六十,感慨时间的流逝。
  • 仍怜作客身:即使年纪大了,仍然感到自己在外漂泊,心中有难以言说的孤独。
  • 元宵一樽酒:在元宵节之际,举杯畅饮,象征着节日的欢庆。
  • 湘水十年春:回忆起在湘水边度过的十年春光,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明月认前度:明亮的月光让人想起往年,月亮成为了时光的见证者。
  • 清风怀故人:清风吹来,带着对旧友的思念,情感愈加浓厚。
  • 窗梅开也未:问窗外的梅花是否已经开放,寓意对生活的期待。
  • 好报岁华新:希望新的一年能有好的回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与过往的岁月相联系,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清风赋予情感,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同时寄托了对新生的期待,展现了人对时间、记忆、友情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意象分析:

  • 花甲:象征着人生的成熟与岁月的流逝。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庆,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湘水:代表诗人的故乡,承载着对过往的思念。
  • 明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承载着诗人的回忆。
  • 清风:象征思念的情感,带着对旧友的怀念。
  • 窗梅: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期待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忽忽已花甲”中“花甲”指的是: A. 七十岁
    B. 六十岁
    C. 五十岁
    D. 八十岁

  2. 诗中提到的“湘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河南
    B. 湖南
    C. 湖北
    D. 广东

  3. “明月认前度”意在表达: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怀念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节日的庆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词对比:

《静夜思》和《庚午正月十五》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后者则结合了对过往岁月的思考与对新年的期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金应澍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