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秋思
作者: 高蟾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地太萧索,山川何渺茫。不堪星斗柄,犹把岁寒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索景象,天地之间显得格外冷清,山川景色也显得渺小而无边。望着星星和斗柄,不禁感慨岁月的寒冷与无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索:形容环境冷清、寂寞。
- 渺茫:形容事物微小而模糊,看不清楚。
- 不堪:无法忍受。
- 星斗柄:指天空中的星星和北斗七星,象征时光的流逝。
- 岁寒量:指岁月的冷酷与无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星斗”可以引申出古人对于星象的重视,尤其是在农耕社会,星象常常被用来指导生活和节气。此外,"岁寒"源于《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常以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秋天的意象常常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诗歌鉴赏:
《秋思》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展现了天地的萧索与山川的渺小。诗的开头“天地太萧索”便直接引入了读者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展,作者通过“星斗柄”这一意象,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体现出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在“犹把岁寒量”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互映衬,表现出深沉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孤独与思索,尤其在秋季这个象征凋零与变化的时节,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高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处境与生命的意义,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秋天的画卷,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地太萧索:天地之间显得极为冷清,环境的荒凉感立刻传达给读者。
- 山川何渺茫:山川的景色显得模糊而无边,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渺小与人的渺小。
- 不堪星斗柄:无法忍受看着星空,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犹把岁寒量:仍然在感慨岁月的寒冷,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地和山川比作萧索与渺茫,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索景象,表达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凋零与变化,带有淡淡的忧伤。
- 星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山川:代表自然的壮丽与人的渺小,表现出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天地太萧索”中“萧索”指的是: A. 热闹
B. 冷清
C. 美丽
D. 幸福 -
诗中提到的“星斗柄”象征: A. 财富
B. 时间
C. 爱情
D. 自由 -
高蟾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哪个季节有关?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高蟾的《秋思》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秋思》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静夜思》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高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