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1-19 13:5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作者: 王易 〔清代〕
万感凭虚谁问,悄惊风候急。
记紫陌淡柳浓花,轻阴转尽送油壁。
消魂长亭旧绿,飘零处过客应共惜。
向夜深败叶低窗,竛竮影待月当户立。
更念贯槎路寂,寻仙事杳,空江雾翳难觅。
象笔传情,梦犹在景非昔。
年年背阶蛩语,且伴我竟三十。
愁尘漫拂,秋来尚自笑,头未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感慨与回忆。诗中提到,心中万千感慨无人问津,突然感受到风的急促。记得那条紫陌上淡淡的柳树和浓密的花朵,轻柔的阴影已经消失,送走了油壁车的影子。长亭旧绿令人消魂,飘零的花瓣似乎让过客倍加珍惜。夜深了,败叶低垂在窗前,细影等待月光照在门前。更让人惦念的,贯槎路上静寂无声,寻仙的事迹渺茫,空江上雾气弥漫难以寻觅。通过象笔传情,梦中仍留恋那往昔的景象。年复一年,背后传来蟋蟀的声音,陪伴我已经三十年。尽管愁绪如尘飞扬,秋天到来时我仍然微笑,头发尚未变白。
注释
- 万感:心中万千感慨。
- 紫陌:指的是街道,常用以代指繁华的地方。
- 油壁:古代的一种车,形容车马的华丽。
- 消魂:令人神魂颠倒、陶醉的意思。
- 竛竮影:细小的影子。
- 贯槎: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乘坐的竹筏。
- 蟋蟀:蟋蟀的鸣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易(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见长。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观察。王易在诗歌的创作中,追求意象的清新和情感的真挚。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创作于清代,正值王易个人生活的某个阶段,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让诗人更加珍视过往的温馨时光。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思索的词作,诗人在优雅的词句中渗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开篇“万感凭虚谁问,悄惊风候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似乎在对无情的时间和环境发出一声叹息。接着,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描绘了紫陌上的柳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逐渐向夜色深沉的景象过渡,那“败叶低窗”似乎是时光流逝的象征,带来了对岁月的无奈与感伤。
在对“贯槎路寂”的思索中,诗人感到寻求理想与仙境的渺茫,反映了人们在追寻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最后,尽管“愁尘漫拂”,诗人依然选择以微笑面对生活,这种乐观的态度让整首词充满了积极的力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王易成功地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感凭虚谁问:心中万千感慨无人问津,表达孤独感。
- 悄惊风候急:突然感受到风的急促,暗示时光的匆匆。
- 记紫陌淡柳浓花:回忆起繁华的街道和自然的美丽。
- 轻阴转尽送油壁:轻柔的阴影消散,送走华丽的车马。
- 消魂长亭旧绿:旧长亭的绿意令人陶醉。
- 飘零处过客应共惜:飘零的花瓣让过客倍加珍惜。
- 向夜深败叶低窗:夜深时,败叶低垂在窗前,象征时间的流逝。
- 竛竮影待月当户立:细影在月光中站立,渲染静谧氛围。
- 更念贯槎路寂:思念那条静寂的仙人路。
- 寻仙事杳,空江雾翳难觅:寻求理想的事迹渺茫,难以找到。
- 象笔传情,梦犹在景非昔:通过象笔传情,梦中仍留恋往昔。
- 年年背阶蛩语:年复一年,蟋蟀的鸣叫声陪伴我。
- 且伴我竟三十:这陪伴已经三十年。
- 愁尘漫拂,秋来尚自笑:尽管愁绪飞扬,秋天到来时我仍然微笑。
- 头未白:头发尚未变白,象征年轻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象笔传情”,形象地表达情感的寄托。
- 拟人:如“消魂长亭旧绿”,将景物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年年背阶蛩语,且伴我竟三十”,展示了词人的工整与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尽管生活中有愁苦和思念,但诗人依然选择微笑面对,展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与思念。
- 花:代表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长亭:寄托离别与思念之情。
- 叶: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月:代表明亮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承载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陌”是指什么?
- A. 山川
- B. 街道
- C. 河流
- D. 田野
-
“消魂长亭旧绿”中“消魂”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满足
-
全诗的基调是什么?
- A. 忧伤
- B. 乐观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B. 街道
- B. 忧伤
- B. 乐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by 白居易:同样描绘人间的爱情与离愁。
- 《离骚》 by 屈原: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易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都极为细腻,但王易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孤独,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更多的女性视角。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总集》
- 《王易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