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杂书》原文如下: 世味渐阑如嚼蜡,惟诗直恐死方休。四时风月元无尽,万里江山更拟游。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滋味渐渐淡薄,就像在嚼蜡一样无味,唯有诗歌让我觉得,只有在死亡之后才能停止写作。四季的风景和月色是无尽的,而我更想在这万里江山中继续游览。
注释:
- 世味:指世间的滋味,指人生的经历与感受。
- 渐阑:渐渐地到达尽头。
- 如嚼蜡:比喻味道非常乏味,像在嚼蜡一样。
- 惟诗:只有诗歌。
- 直恐:直怕,直指。
- 死方休:直到死才停止。
- 四时风月:四季的风景与月亮,象征自然的永恒。
- 元无尽:本来就没有尽头。
- 万里江山:指广阔的山河,象征游历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经历了许多政治动荡。陆游的诗歌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感受为主,风格豪放,语言朴实。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悟的深刻阶段。经历了多次政治变故与个人生活的波折,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失望以及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
诗歌鉴赏:
陆游的《杂书》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的开头“世味渐阑如嚼蜡”以比喻的方式表现了人生的无趣与乏味,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这种厌倦感在诗人的笔下显得尤为深刻,仿佛经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心中难免感到失落与无奈。然而,紧接着的“惟诗直恐死方休”则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诗歌成了他生命的延续,成为了他表达情感的唯一寄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四时风月元无尽”,陆游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出他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失落与追求,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诗人虽感叹世俗生活的乏味,却依然对诗歌与自然怀有无限的热爱和向往,这种矛盾的情感使人对于陆游的生活态度产生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味渐阑如嚼蜡: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无趣,生活的滋味已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是无味的嚼蜡。
- 惟诗直恐死方休:诗歌是唯一的寄托,唯有在死亡之后才会停止创作,显示出诗人对诗歌的执着与热爱。
- 四时风月元无尽:自然的景色是无穷无尽的,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游历的向往。
- 万里江山更拟游:诗人向往在辽阔的江山中继续游览,体现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间的滋味比作嚼蜡,增强了对生活无趣的感受。
- 对仗: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对比,前者是对生活的失望,后者是对诗歌的热爱,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失望和对诗歌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通过抒情,传达了人生的哲思与诗歌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味:象征人生的经历与感受。
- 蜡:比喻无味与乏味的生活。
- 四时风月:象征自然的无穷魅力。
- 江山:象征广阔的天地与自由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世味渐阑如嚼蜡”中的“阑”是什么意思?
- A. 渐渐结束
- B. 渐渐开始
- C. 渐渐增加
- D. 渐渐消失
-
诗中提到的“万里江山”象征什么?
- A. 政治
- B. 自由
- C. 财富
- D. 战争
-
陆游对诗歌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热爱
- C. 厌倦
- D. 忽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杂书》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的主题,二者均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与感悟。陆游更强调个人对诗歌的执着,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