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时间: 2025-01-14 22:3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作者: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
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
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
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
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
不闻人语闻鞭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在醉酒后对自己胸怀壮志的感慨。他心中藏有五种兵器,想要试一试却无路可走,只能空自峥嵘。酒成为他书写的动力与工具,气势如同银河倾泻而下。端溪的石池水浓稠如墨,烛光照射下字迹飞舞。片刻收卷后,他再度举杯,仿佛看见万里之外的烟尘已然清晰。作为一个男子汉,身处世间应有立足之地,等待着驱逐敌人、实现平定的时刻。何时能在夜里出征五原的边塞,那里没有人声,只有马鞭声响起。
注释:
- 磊落:形容心胸开阔、坦荡。
- 五兵:古代兵器的总称,象征士人的抱负与志向。
- 旗鼓:比喻酒的助兴,旗鼓也象征战争的气势。
- 端溪石:一种优质的墨石,出产于端溪,象征书法的精美。
- 须臾:片刻,短暂的时间。
- 逆虏:指敌人或外敌。
- 五原塞:古代边塞,象征边疆的战斗与守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复兴,诗风豪放,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希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宋朝沦落之际。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草书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陆游的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前四句中,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将酒与书法结合,表现出一种豪情万丈的气势。尤其是“酒为旗鼓笔刀槊”,不仅显示出酒的激励作用,也隐喻着他对战斗的期望。接下来的描写,端溪石池的墨和烛光的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浓烈的创作氛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提到“丈夫身在要有立”,表明他对男子汉应有担当的看法,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何时夜出五原塞”,则生动地描绘了他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豪放与沉思之间切换,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胸中磊落藏五兵:胸怀开阔,心中藏有壮志与抱负。
- 欲试无路空峥嵘:想要施展才华,却无路可走,徒然感到壮志未酬。
- 酒为旗鼓笔刀槊:酒是他创作的动力,象征着书写的气势。
- 势从天落银河倾:形容书法气势磅礴,如同银河倾泻。
- 端溪石池浓作墨:精美的墨水,象征着书法的艺术性。
- 烛光相射飞纵横:烛光照耀下,字迹飞舞,生动而有力。
- 须臾收卷复把酒:短暂的创作后又举杯畅饮,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如见万里烟尘清:在酒醉中,似乎看到了万里之外的清明前景。
- 丈夫身在要有立:男人要有立身之地,表明对理想的追求。
- 逆虏运尽行当平:要驱逐敌人,实现国家的平安。
- 何时夜出五原塞:渴望在边塞出征,体现出对战斗的期待。
- 不闻人语闻鞭声:只听得到马鞭声,感受到战斗的紧张氛围。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酒为旗鼓”,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示酒的激励作用和书写的气势。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豪放的个性与深沉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酒:象征创作的动力与激情。
- 书法:象征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 银河:象征气势之宏伟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 边塞:象征战斗与保家卫国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酒”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享乐
- B. 创作的动力
- C. 战斗的工具
- D. 伤心的回忆
-
“逆虏运尽行当平”中的“逆虏”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敌人
- C. 动物
- D. 难民
-
诗人希望在何时出征五原塞?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夜晚
- D. 白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国家动乱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词对比:
- 陆游与辛弃疾的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陆游更注重历史责任感,而辛弃疾则更具豪情与个性。
参考资料:
- 陆游《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对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