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翁常之》

时间: 2025-01-19 18:11:24

半掩柴门一径深,山中免见俗尘侵。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

旧井远通幽谷水,翠藤新长小窗阴。

扁舟莫负林间约,好把清诗慰此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掩柴门一径深,
山中免见俗尘侵。
愁因有酒春生面,
老不饶贫雪满簪。
旧井远通幽谷水,
翠藤新长小窗阴。
扁舟莫负林间约,
好把清诗慰此心。

白话文翻译:

柴门半掩,通向深邃的小路,
在山中不必见到世俗的纷扰。
愁苦因有酒而变得春意盎然,
年老却不能摆脱贫困,头上的簪子已被白雪覆盖。
旧井远道可以通往幽静的谷水,
新长出的翠藤遮住了小窗的阴影。
小舟啊,莫要辜负我们在林间的约定,
最好用清新的诗句来安慰我的心。

注释:

  • 柴门:指木柴做的门,形象朴素,体现田园生活。
  • 径深:小路深邃,意味着幽静的环境。
  • 俗尘:世俗的尘埃,象征纷扰的世俗生活。
  • 愁因有酒:酒本应解愁,却因愁而愁,反映诗人复杂的心情。
  • 雪满簪:比喻年老和贫困的无奈。
  • 旧井:象征着历史和传统的延续。
  • 翠藤:新长的藤蔓,暗示生机与希望。
  • 扁舟:小船,代表着自由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以其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酬翁常之》写于一个春日的山中,诗人与朋友会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朋友的思念。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新脱俗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酬翁常之》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徐照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柴门半掩,隐喻着一种避世的状态,暗示诗人正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中,享受自然之美。接着,诗人提到“山中免见俗尘侵”,表现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体现了他隐逸的理想。

而后两句“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有酒作伴,但愁苦依旧伴随,这种矛盾的心情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特别是“雪满簪”的意象,既是对年华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后半部分的景象描写,更是将自然与诗人的情感结合起来。旧井的水流与翠藤的新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重生。诗的最后两句,呼唤扁舟和清诗,表达了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寄情于山水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掩柴门一径深:柴门半掩,给人以深邃、宁静的感觉,暗示隐逸的生活。
  2. 山中免见俗尘侵:表明在山中生活,远离世俗的喧嚣。
  3. 愁因有酒春生面:酒带来的表面春意与内心愁苦的对比,体现复杂情感。
  4. 老不饶贫雪满簪:年老与贫困的无奈,雪象征着白发与时间的流逝。
  5. 旧井远通幽谷水:旧井的水流象征着自然的延续和传统的传承。
  6. 翠藤新长小窗阴:新长的藤蔓遮住窗户,暗示生机与希望。
  7. 扁舟莫负林间约:小舟象征自由,希望与朋友的约定不被辜负。
  8. 好把清诗慰此心:用清新的诗句来抚慰内心的愁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前后句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雪满簪”形象地比喻年华的流逝与贫困的压迫。
  • 意象交融: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诗的整体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珍视,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门:象征隐逸的生活。
  • :既是欢乐的象征,也承载着愁苦。
  • :代表年华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
  • 井水:象征传统与生命的延续。
  • 翠藤:象征生机与希望。
  • 扁舟: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中免见俗尘侵”意指什么? A. 远离世俗烦恼
    B. 归隐山林
    C. 追求名利
    答案:A

  2. “雪满簪”中的“雪”象征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幸福的生活
    C. 纷扰的世俗
    答案:A

  3. 诗人最后希望“好把清诗慰此心”,这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徐照的《酬翁常之》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体现了宋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