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松溪过淮》
时间: 2025-01-06 11:2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吴松溪过淮
作者:陈允平 〔宋代〕
铁砚毛锥未策功,
又携琴剑过临邛。
荆山有玉鸣朝凤,
沧海无珠走夜龙。
浦口月来僧馆榻,
渡头霜落客船钟。
自君别后知音少,
空忆雁山溪上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吴松溪的情景。朋友手中仍未完成的事业,就像未用铁砚和毛锥磨砺的功夫;他又携带琴剑走过临邛。荆山上有美玉发出声响,仿佛在鸣唱朝凤,而沧海中没有珍珠,夜间的龙在奔走。浦口的月光照进了僧人的房间,渡口的霜降落在客船的钟声中。自从你我分别后,知音愈发稀少,空留我在雁山溪边怀念那松树的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铁砚:一种用铁制成的砚台,象征着学问和功业。
- 毛锥:一种工具,用于刺绣或笔法,象征着艺术和才华。
- 临邛:地名,指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荆山:传说中的山,象征着美好和清雅。
- 珠:指珍珠,象征着美好而稀有的事物。
- 知音:有深厚理解和共鸣的朋友。
- 雁山溪:指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之地,象征着深厚的情谊。
典故解析:
- 朝凤:常与美好事物相关联,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夜龙:象征着神秘与不可捉摸,代表着世事的变化和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与朋友吴松溪分别之际写的。吴松溪是诗人的好友,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惆怅。开头两句,诗人通过“铁砚毛锥未策功”来表达对朋友尚未完成事业的关心,而“又携琴剑过临邛”则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新征程,虽然未完成的事业让人惋惜,但友人的追寻与理想仍在继续。
接下来的意象如“荆山有玉鸣朝凤”与“沧海无珠走夜龙”,通过对比展现了美好和失落。荆山的美玉象征着难得的知音,而沧海中的珍珠则暗示了世事的无常与珍贵事物的稀缺。
后四句则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自君别后知音少”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一句“空忆雁山溪上松”更是将思念之情深化,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久的友谊,恰如诗人对友人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兼具抒情与哲思,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铁砚毛锥未策功:表达对朋友事业未完成的惋惜。
- 又携琴剑过临邛: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象征着追求和理想。
- 荆山有玉鸣朝凤:美好的事物仍在,象征着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 沧海无珠走夜龙:表现世事的无常与珍贵事物的稀缺。
- 浦口月来僧馆榻:描绘送别的场景,月光照耀,带有一丝安宁。
- 渡头霜落客船钟:描绘了秋霜和船只的孤寂,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自君别后知音少:表达了友人分离后的孤独感。
- 空忆雁山溪上松:通过松树来象征友情的坚韧与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铁砚毛锥”和“琴剑过临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友谊比作美玉与珍珠,深刻表达了情感。
- 意象:如“月”、“霜”、“松”等,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离别的惆怅与对知音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揭示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砚:象征学问与努力。
- 琴剑:象征艺术与武力的结合,代表诗人的理想。
- 荆山:代表美好与清雅的意境。
- 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暗示人生的无常。
- 月、霜: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清冷的氛围。
- 松:象征坚韧的友情与长久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铁砚”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学问与努力
C. 财富 -
“荆山有玉鸣朝凤”中的“玉”象征着什么?
A. 珍贵的友谊
B. 美好的事物
C. 降临的福音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什么?
A. 忘记
B. 怀念与惆怅
C. 敌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别》李叔同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期望与壮志。
- 《送别》:聚焦在离别的悲伤,情感更为直接与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宋诗词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送吴松溪过淮》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