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赵仪可挽刘叔丙
作者:蔡戡 〔宋代〕
此士不可得,乡人今始思。
迎宾多事日,教子废科时。
望屋讼自止,弄丸争者谁。
京华携手处,忆著最伤悲。
白话文翻译:
这位士人已无法再得到,乡里的人们如今才开始思念他。
迎接宾客的日子越来越多,教导孩子的功课却被耽误了。
望着屋外的争讼已然停止,玩耍的孩子们又在争抢什么呢?
在京城的相聚之地,唯独记得那份最伤心的回忆。
注释:
- 士:指有才学、有道德修养的人。
- 乡人:指乡村的人们。
- 迎宾:指招待客人。
- 废科时:耽误了教导孩子们的学习时间。
- 望屋:看向屋外。
- 弄丸:玩耍的孩子们争抢球类。
- 京华:指京城,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
- 携手处:指与友人相聚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士”可能是指当时社会上有理想抱负的读书人,表现出对社会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京华”象征了繁华与喧闹,但同时也带来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逝去友谊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字子默,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普遍反映了对社会人情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是写于蔡戡对某位朋友刘叔丙的怀念之际,刘叔丙可能是因故去世或离去而让作者感到惋惜,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士人离去后乡人思念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此士不可得,乡人今始思”,直接表达了对士人的怀念与惋惜,暗含士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句“迎宾多事日,教子废科时”,则突显了生活的繁忙与对教育的忽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某种程度上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京华携手处,忆著最伤悲”,引导出诗人的悲伤情感,展现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的思念,又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士不可得:表达了对某位士人的惋惜和失去。
- 乡人今始思:乡里的人们开始怀念他,显示出士人的影响力。
- 迎宾多事日:生活中忙于迎接客人,暗示社会的繁忙。
- 教子废科时:孩子的学习被耽误,反映出教育的困境。
- 望屋讼自止:屋外的争讼已经停止,暗示着宁静或是变化。
- 弄丸争者谁:孩子们玩耍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生气。
- 京华携手处:回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 忆著最伤悲:对往昔的怀念中夹杂着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之处,如“教子废科时”与“望屋讼自止”形成对比。
- 象征:士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京华象征繁华与喧嚣。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士人的怀念,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教育的重视。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士:象征着理想与道德。
- 乡人:反映了乡土情感。
- 京华:代表繁华都市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中“迎宾多事日”是指什么? A. 生活清闲
B. 繁忙的生活
C. 学习时间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谁的思念? A. 乡人
B. 士人
C. 教师 -
“京华”代表什么? A. 乡村
B. 繁华的城市
C. 学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展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与本诗的怀念之情有相似之处。
- 《月夜忆舍弟》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与蔡戡对友人的怀念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