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立春日读白乐天浩歌行不觉身年四十七》

时间: 2025-01-06 11:27:02

不觉身年四十七,此身虽在鬓如霜。

平生意气空摧索,老去功名付渺茫。

愁里不知佳节至,尊前那复少年狂。

梅花纸帐焚香坐,感旧伤怀泪两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觉身年四十七,此身虽在鬓如霜。
平生意气空摧索,老去功名付渺茫。
愁里不知佳节至,尊前那复少年狂。
梅花纸帐焚香坐,感旧伤怀泪两行。

白话文翻译

不知不觉我已经四十七岁,虽然身体依然在这里,但鬓发已如霜白。
一生的理想与抱负如今全都破灭,年老时的功名也变得渺茫无踪。
在忧愁中竟然不知道佳节已经来到,面对酒杯又怎能再有年轻时的狂放。
在梅花的纸帐下焚香而坐,想起往事不禁流下两行泪水。

注释

  • 不觉:不知不觉。
  • 鬓如霜:形容头发渐白,衰老的象征。
  • 意气空摧索:指年轻时的壮志豪情如今已被磨灭、消逝。
  • 功名付渺茫:功名利禄变得渺小无望。
  • 佳节:指传统节日。
  • 少年狂:年轻时的放纵和豪情。
  • 梅花纸帐:梅花图案的纸帐,营造出一种古雅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字公之,号惭庵,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其诗风格洒脱清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作品多涉及人生感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立春时节所作,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借助佳节的到来,唤起了对往昔青春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无奈。正值四十七岁的年纪,作者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理想的破灭,内心充满惆怅。

诗歌鉴赏

蔡戡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头的“不觉身年四十七”直白地道出了时间的无情,接着以“鬓如霜”形象地描绘出衰老的状态,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惋惜。诗中提到“平生意气空摧索”,不仅是对自己理想的失落,更是对大多数中年人的共鸣: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在岁月的压迫下逐渐消散,功名利禄也随之变得模糊。

在节日的氛围中,作者却感到愁苦,他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放纵自己,面对酒杯时的无奈和失落令人心痛。“梅花纸帐焚香坐”更是将诗情推向高潮,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而焚香坐于其间,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沉思。最后流下的“泪两行”,不仅是对青春的怀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觉身年四十七:表明作者对自己年龄的突然觉察,体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2. 此身虽在鬓如霜:身体依然在,但头发已白,象征着衰老与不再年轻。
  3. 平生意气空摧索: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如今完全被打击,显示出对理想破灭的失落感。
  4. 老去功名付渺茫:年长后曾追求的功名变得毫无希望,令人感到迷茫。
  5. 愁里不知佳节至:在忧愁中竟不知道节日的到来,显示出内心的沉重。
  6. 尊前那复少年狂:面对酒杯时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放肆,强调了岁月的变化。
  7. 梅花纸帐焚香坐:在梅花的纸帐下焚香,体现了一种古雅的生活方式和对过往的追忆。
  8. 感旧伤怀泪两行:思绪回到过去,感伤而泪流不止,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年轻时的“狂”与如今的“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时光的流逝。
  • 意象:使用“梅花”作为意象,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出作者的内心追求。
  • 拟人化:将时间与生命拟人化,表现出作者对岁月的无奈与惋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对人生理想破灭的惋惜,以及对往昔青春的怀念。通过对节日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寓意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 纸帐:营造出古雅、宁静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沉静与思索。
  • :焚香象征着对往昔的缅怀与敬仰,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蔡戡的年龄在诗中是几岁? A. 四十六
    B. 四十七
    C. 四十八
    D. 五十

  2. 诗中提到的“鬓如霜”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富贵
    C. 衰老
    D. 快乐

  3. 作者在诗中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 A. 欢乐
    B. 愤怒
    C. 惆怅
    D. 自豪

答案

  1. B. 四十七
  2. C. 衰老
  3. C.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蔡戡与杜甫的作品都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蔡戡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杜甫则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敏锐洞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