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收仲寺丞挽诗》

时间: 2025-01-14 05:04:08

耆旧凋零尽,吾犹及此公。

典刑前辈近,气概古人同。

抵掌谈如在,掀髯笑已空。

堂堂宁复见,萧瑟九原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耆旧凋零尽,吾犹及此公。
典刑前辈近,气概古人同。
抵掌谈如在,掀髯笑已空。
堂堂宁复见,萧瑟九原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老一辈的朋友已去,然而我仍然能在此与您相会。与前辈们的典范相近,我的气概依旧如古人般豪迈。虽然我们谈笑如昔,然而如今的笑声已是空荡荡的。曾经的辉煌何处可寻,如今只剩冷清的九原(指荒凉的地方)。

注释:

  • 耆旧:年长的朋友,老一辈。
  • 典刑:指古代的法令或规范;在这里指前辈的教诲或身影。
  • 气概:风范、气度。
  • 抵掌谈如在:形容与人谈话时的热烈场景,意指如同当年一样。
  • 掀髯:意指微笑或开怀大笑。
  • 九原:古代地名,这里象征荒凉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蔡戡的诗风中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及对前辈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蔡戡对一位老友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逝去的友谊和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与当下状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丁收仲寺丞挽诗》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悼亡诗,诗中通过对已故友人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历史的敬仰。首联“耆旧凋零尽,吾犹及此公”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典刑前辈近,气概古人同”,作者将目光转向历史与前辈,强调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位置和责任,突显了个人与时代、传统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的“抵掌谈如在,掀髯笑已空”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昔日的欢声笑语,显示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堂堂宁复见,萧瑟九原中”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仿佛一切的辉煌都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荒凉与沉寂。这种情感的反转与对比,使整首诗在怀念中透出一丝哀伤,也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耆旧凋零尽,吾犹及此公:老一辈的朋友都已经去世,但我仍然能够追忆这位公子。
  2. 典刑前辈近,气概古人同:我与前辈的教诲相近,气度也与古人相同。
  3. 抵掌谈如在,掀髯笑已空:我们曾经谈笑风生,如今却是空虚的笑声。
  4. 堂堂宁复见,萧瑟九原中:这样的豪情壮志再也难以寻觅,只有冷清的九原在静默中。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联对称,如“耆旧”与“公”,形成了美感。
  • 比喻:将“九原”比作荒凉的境地,象征失去与孤独。
  • 反语:通过“笑已空”暗示表面欢笑下的悲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追忆展开,表达了对逝去友谊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古代气概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旧:象征着珍贵的友谊和历史的积淀。
  • 九原:荒凉的象征,代表失落的年代与空虚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

    • A. 典刑前辈近
    • B. 耆旧凋零尽
    • C. 堂堂宁复见
    • D. 掀髯笑已空
  2. “九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的美好
    • B. 过去的辉煌
    • C. 荒凉与失落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比较蔡戡的《丁收仲寺丞挽诗》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是对友人的怀念,但蔡戡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的关系,而杜甫的则更显亲情与思念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