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彝所》

时间: 2025-01-06 05:11:17

忽堕南滇月四圆,蛮花犵鸟剧堪怜。

恰才去国一千里,已胜投荒十九年。

励治正羞张赵酷,安危未信孔桑贤。

平生结习狂游在,北固西湖订夙缘。

意思解释

过平彝所

作者: 黎汝谦 〔清代〕

原文展示:

忽堕南滇月四圆,
蛮花犵鸟剧堪怜。
恰才去国一千里,
已胜投荒十九年。
励治正羞张赵酷,
安危未信孔桑贤。
平生结习狂游在,
北固西湖订夙缘。


白话文翻译:

忽然间,南滇的明月四轮齐全,
满山的蛮花和哀怨的鸟儿令人心疼。
恰好我离开故国已经千里,
比起投身荒野,已度过了十九年。
励志之心正羞愧于张、赵的严酷,
安危之事尚未相信孔、桑的明智。
我一生的狂游仍旧在心中,
在北固西湖,我与早有的缘分再度相见。


注释:

  • 南滇: 即云南南部,地名。
  • 蛮花: 指当地的野花,常与蛮族文化相关。
  • 犵鸟: 可能指悲鸣的鸟,象征忧伤。
  • 张赵: 指历史上的张良和赵云,常用来比喻治国平天下的伟人。
  • 孔桑: 指孔子和桑弘羊,象征智者。
  • 北固西湖: 指的是位于浙江的西湖,历史上与许多文人雅士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黎汝谦,清代诗人,出生于福建,擅长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
  •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黎汝谦游历南滇时,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滇的自然景色和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呈现出诗人内心的抑郁与挣扎。开篇“忽堕南滇月四圆”,给人以宁静之感,明月的圆满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但紧接着的“蛮花犵鸟剧堪怜”又将这种美好打破,展现出一幅哀伤的画面。诗人以“恰才去国一千里”自述,表明了自己与故国的距离和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已胜投荒十九年”,则通过对比,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遗憾。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励治正羞张赵酷”,显示出对历史伟人的自愧不如,反映了他对自身治国理政能力的反思。而“安危未信孔桑贤”则传达出对现实的无奈,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怀疑,表现出一种迷茫和焦虑。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与西湖的过往,尽管身处他乡,心中那份游历的狂热却从未消减。整首诗充满了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和对自我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忽堕南滇月四圆”:描绘月色的美丽,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蛮花犵鸟剧堪怜”:引入悲伤的元素,表现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怜惜。
    3. “恰才去国一千里”:表达离开故国后的孤独感。
    4. “已胜投荒十九年”:通过对比,体现出流浪生活的漫长与苦涩。
    5. “励治正羞张赵酷”:反映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自愧。
    6. “安危未信孔桑贤”:对现实的不信任,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7. “平生结习狂游在”:回忆过往的游历,表明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8. “北固西湖订夙缘”:点明与西湖的缘分,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滇的月亮与蛮花、鸟儿相联系,形成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和游子的心境展开,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月亮: 象征美好与宁静,但也反衬出孤独。
  • 蛮花与犵鸟: 代表自然的美与哀伤,体现诗人对生命的感触。
  • 西湖: 作为文化象征,承载着诗人与历史的联系与情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滇”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云南
      • B) 广西
      • C) 四川
    2. 诗人对张、赵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羞愧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北固西湖”代表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怀念
      • C) 不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中对月亮的描写,均体现了游子的思乡情,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过平彝所》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更深层的思考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相关诗人及其作品的分析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古诗词的鉴赏与解读
  • 《诗词意象解析》 - 诗词意象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