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风先放越溪春,萧散寻诗索笑人。
藜杖前头春浩荡,三生应是主林神。
白话文翻译
春风首先吹拂越溪,轻松自在地寻诗和笑的人。
手持藜杖走在春天的前面,应该是三生三世的林中神灵。
注释
- 光风:指温暖的春风。
- 越溪:越国的溪水,指代春天的景色。
- 萧散:形容一种轻松悠闲的状态。
- 藜杖:用藜杖作为拐杖,象征着老年人或行走的闲适。
- 浩荡:形容春天的气息广阔而又充满生机。
- 三生:有“前生、今生、来生”的意思,这里表示一种长久的存在感。
- 主林神:指的是掌管森林的神灵,象征着自然的灵气。
典故解析
“光风”与“春”结合,体现了春天的生机;“藜杖”则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诗人或隐士的闲适生活。结合“林神”的意象,可以看作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仲淹,号石湖,南宋诗人、书法家,生于江苏。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村散策之时,反映了作者在春日游历过程中的所感所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开头的“光风”与“越溪”描绘了春日的气息,生动而细腻。诗人似乎在春风的引导下漫步,感受到自然的呼吸与生命的活力。“萧散寻诗索笑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中流露出一种洒脱和自信。接下来的“藜杖前头春浩荡”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藜杖不仅是行走的工具,更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从容态度。最后一句“三生应是主林神”则给人以更深的思考,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仿佛在说,在这片春光中,诗人也如同自然的神灵般自在而永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光风先放越溪春:春风先行,温暖的气息吹过越溪,带来春天的气息。
- 萧散寻诗索笑人:轻松自在地在春天中寻找诗意与欢笑的人们。
- 藜杖前头春浩荡:手持藜杖,走在春天的前面,感受到春天的浩荡气息。
- 三生应是主林神:在这春光中,似乎是三生三世的森林神灵,让人感受到一种永恒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与诗人心境结合,形象化地表达人生的淡泊与自然的交融。
- 拟人:给春天赋予生命与灵魂,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都展现了对称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越溪:代表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
- 藜杖:象征闲适,代表着诗人的人生哲学。
- 林神:象征自然的灵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藜杖”象征什么?
- A. 年龄的象征
- B. 诗人的闲适
- C. 春天的到来
- D. 诗人的痛苦
-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了“三生”,这表示____。
-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 B
- 前生、今生、来生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沉思,风格与范成大的悠闲相似,但主题更偏向于内心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