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重游沧浪亭》
时间: 2025-01-04 10:30:02意思解释
齐天乐 重游沧浪亭
作者:陈锐 〔清代〕
原文展示
馆梧霜叶秋飞尽,高城雁回初响。
半潦通桥,层烟冠石,吟屐萧萧孤上。
寒钟又放。送天末潮音,替人悲壮。
倚遍危阑,旧游谁共诉心赏。
文章流寓自古,水亭风咏地,空肃遗像。
土木移形,衣冠换目,时事几翻新样。
沈吟片晌。指吴会浮云,晚生千嶂。
待语西施,越丝愁细网。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霜叶下,梧桐树的叶子纷纷飘落,高城上的雁阵开始发出初鸣。
半湿的桥面上,烟雾缭绕,覆盖在石头上,孤单的我在吟唱,鞋履发出萧萧声响。
寒钟再次敲响,送走天边的潮音,带来悲壮的情感。
我倚靠在高栏边,往日的游玩时光,谁能和我诉说内心的欣赏?
自古以来,文章流落,水亭风咏的地方,留下的只是一片苍凉的遗像。
土木搬迁,衣冠更换,时局变化几度新样。
我沉吟片刻,指向吴会那浮云,傍晚时分,万山重叠。
我想要对西施诉说,却被越国的细丝愁苦所缠绕。
注释
- 馆梧:指梧桐树,秋天的霜叶意味着时光的流逝。
- 高城:高耸的城墙或建筑,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潦通桥:桥的水面因雨而湿,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吟屐:吟唱时,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声。
- 寒钟:寒冷的钟声,象征着孤寂与遥远。
- 旧游:曾经游玩的地方,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锐,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游沧浪亭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旧游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齐天乐 重游沧浪亭》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诗作。诗人在秋天重游沧浪亭,面对渐渐凋零的自然景象,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开篇的“馆梧霜叶秋飞尽”,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萧瑟的季节,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诗中通过高城雁鸣、寒钟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悲壮的情感。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高栏边,旧游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却无人分享。这种孤寂感在整首诗中弥漫,令人感同身受。
“文章流寓自古,水亭风咏地,空肃遗像”的一联,深刻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苍凉。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幻,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
最后,诗人以“待语西施,越丝愁细网”结束,既是对古代美人的追忆,也是对复杂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与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馆梧霜叶秋飞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梧桐叶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高城雁回初响:高处的城墙上,雁阵飞回,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绪。
- 半潦通桥,层烟冠石:桥上的水面湿润,烟雾环绕,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吟屐萧萧孤上:独自吟唱,鞋子与地面发出的声响,增添了孤独感。
- 寒钟又放:钟声再次响起,带来一种苍凉的感觉。
- 送天末潮音,替人悲壮:潮音的送走意味着日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 倚遍危阑,旧游谁共诉心赏:在高栏边,回忆过去的游乐时光,却无人与我分享。
- 文章流寓自古,水亭风咏地,空肃遗像:历史的流转,留下的只是对往事的无尽感慨。
- 土木移形,衣冠换目,时事几翻新样:时代在变迁,社会的面貌也随之改变。
- 沈吟片晌:沉思片刻,诗人对未来的迷惘与期待。
- 指吴会浮云,晚生千嶂:吴地的浮云,晚霞映照下的千山,象征着迷茫与遥远的希望。
- 待语西施,越丝愁细网:对西施的怀念,像是愁苦的丝网缠绕着心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落叶与时光的流逝相联系。
- 拟人:将钟声赋予情感,使其表现出孤寂。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严谨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孤独与怀旧情感的深刻描绘。诗人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着孤独与时光的流逝。
- 雁阵:代表思乡与团圆的渴望。
- 寒钟:传达出孤寂与遗憾。
- 浮云: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馆梧霜叶”意为什么?
- A. 秋天的美丽
- B. 时光的流逝
- C. 孤独的象征
- 答案:B
-
“高城雁回初响”中“高城”指的是什么?
- A. 高耸的建筑
- B. 自然景观
- C. 历史遗迹
-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与爱
- B. 失去的时间
- C. 复杂的情感
- 答案:C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锐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理解,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欣赏陈锐的《齐天乐 重游沧浪亭》,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