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白话文翻译:
北风吹拂着桂水,北雪在夜里纷纷扬扬。
月光暗暗照过南楼,寒气沉沉笼罩北边的水云。
烛光斜斜地才刚刚看到,船只沉重却完全没有声响。
不认识山阴的路,听到鸡鸣更加思念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朔风:指北风。
- 桂水:可能指桂江,桂水是指带有桂花的水域。
- 纷纷:形容雪花飘落的状态。
- 暗度:悄悄地经过。
- 南楼:南边的楼阁。
- 寒深:寒冷的气息深重。
- 北渚:北边的水边。
- 烛斜:烛光倾斜。
- 舟重:船只沉重,通常指载重。
- 山阴道:山阴的道路,可能指去往山阴的路线。
- 鸡更:鸡鸣,常用来指凌晨或早晨。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山阴”可能暗指古代山阴地区,常与友人相聚之地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华与安史之乱的动荡,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情感深邃,风格多样,堪称古代文学的巨匠。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甫晚年,身处战争与饥荒之中,诗人身在舟中,夜雪纷飞,思绪万千,尤其怀念卢十四侍御弟。此时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当前境遇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诗中深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是一首描写诗人夜晚舟中所见所感的作品。开篇以“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引入,北风的寒冷与飘落的雪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直观地表现出诗人所处环境的严酷。接着“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两句,月光悄然穿过楼阁,却被寒云笼罩,这种孤寂与压抑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此句描绘烛光微弱,似乎在努力照亮周围,却因舟重而无声无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助。最后两句“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暗示诗人对未来路途的陌生与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的深情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朔风吹桂水”:北风袭来,伴着桂水的寒意。
- “朔雪夜纷纷”:夜晚的北雪如纷飞的花瓣。
- “暗度南楼月”:月光悄悄地照过南楼。
- “寒深北渚云”:寒气深重,云层笼罩着北边的水域。
- “烛斜初近见”:烛火微斜,刚刚看见周围的景象。
- “舟重竟无闻”:船只在夜里沉重,显得安静无声。
- “不识山阴道”:对前方的路途感到陌生。
- “听鸡更忆君”:鸡鸣声响起,让我更加思念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交融:如“烛斜初近见”与“舟重竟无闻”结合,表现了环境与心境的共鸣。
- 暗喻:通过“听鸡更忆君”暗示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严寒夜景与孤独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体现了杜甫典型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朔风、雪:象征寒冷、孤独和艰难的生活环境。
- 月、烛:象征希望与光明,尽管微弱却依然存在。
- 舟:代表诗人的漂泊与无依无靠。
- 鸡鸣:象征清晨的来临,暗示新的开始和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朔风”指的是哪种风?
- A. 东风
- B. 南风
- C. 北风
- D. 西风
-
诗人对谁表达了思念?
- A. 亲人
- B. 朋友
- C. 爱人
- D. 兄弟
-
“烛斜初近见”的意思是什么?
- A. 看到远方
- B. 看到周围
- C. 看到心情
- D. 看到未来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写送别的情感,意象丰富。
诗词对比:
杜甫的《舟中夜雪》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在夜晚的思念情感。前者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与孤独感,后者则通过古迹引发对历史的感慨,情感基调虽不同,但都蕴含深厚的思索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