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
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
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
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时,我总是早起,
与幽静的事物有着颇多联系。
在岩石上筑起防护,避免岸边崩塌,
在林中开启视野,远山尽收眼底。
一座小山丘蜿蜒曲折,
我缓步走上去,轻松攀登。
小童仆来到集市,
从酒瓶中取出酒来。
注释:
- 春来:春天来临之际,代表着新的开始和生命的复苏。
- 幽事:指与自然、安静生活有关的事情。
- 帖石:用石头筑造,意为稳固、坚实。
- 防隤岸:防止河岸的崩塌,隐含对自然灾害的关注。
- 开林:开启树林的视野,象征着对远方的向往。
- 跻攀:慢慢地向上攀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早起》创作于杜甫晚年,反映了他在安史之乱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春天与自然,表现了他渴望归隐山林的心情。
诗歌鉴赏:
《早起》以春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晨曦中早起的情景,细腻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春来常早起”,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期待,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新的开始。接着,通过“幽事颇相关”引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不仅描写了自然风光,还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诗人用“帖石”来防止河岸的崩塌,反映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最后两句“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则带有一丝生活的气息,描绘了小童仆的生活场景,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细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来常早起:春天的到来使人感到愉悦,诗人习惯性地早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幽事颇相关:与春天的宁静和谐相连,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连接。
- 帖石防隤岸:通过筑石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重视。
- 开林出远山:开阔的视野,象征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 一丘藏曲折:山丘的曲折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不易。
- 缓步有跻攀:以缓慢的步伐攀登,体现了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 童仆来城市:描绘了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增添了人间烟火气息。
- 瓶中得酒还:表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酒瓶象征着放松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态度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 对仗:如“帖石防隤岸”和“开林出远山”,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通过早起的习惯,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向往。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石头:象征稳固与保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远山:象征追求与理想,表示对未来的向往。
- 童仆与酒:代表生活的细节,体现人间的烟火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早起》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幽事”主要指什么?
- A. 繁忙的都市生活
- B. 与自然相关的宁静事物
- C. 战争的痛苦
- D. 诗人自己的经历
-
“帖石防隤岸”中的“帖石”最可能的意思是:
- A. 用石头固定
- B. 用泥土筑墙
- C. 用木头搭建
- D. 用金属制造
答案:
- C. 春天
- B. 与自然相关的宁静事物
- A. 用石头固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杜甫的《早起》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风格略有不同。杜甫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文章与诗词分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