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4 15:25:52

洞口春深长薜萝。

幽栖地僻少经过。

一溪新绿涨晴波。

惊梦觉来啼鸟近,惜春归去落花多。

东风独倚奈愁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作者: 杨冠卿 〔宋代〕

洞口春深长薜萝。
幽栖地僻少经过。
一溪新绿涨晴波。
惊梦觉来啼鸟近,
惜春归去落花多。
东风独倚奈愁何。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洞口,薜荔藤蔓生长得很茂盛。
这个幽静的地方人迹罕至。
一条小溪的绿水在阳光下荡漾。
惊醒了梦中,听见鸟儿在附近啼叫,
可惜春天已经离去,落花满地。
东风独自倚靠着,不知该如何排遣心中的愁苦。

注释: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常在山林中生长,象征着春天和生机。
  • 幽栖:指幽静而隐蔽的栖息地。
  • 涨晴波:形容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溪水泛起涟漪。
  • 惊梦:从梦中惊醒,暗示梦境的美好和现实的无奈。
  • 惜春:对春天的留恋和惋惜,常见于古诗词中。
  • 东风:春风的象征,通常与春天的温暖和生机相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惜春”与许多古诗中的主题相呼应,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词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写春夏之景,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珍惜。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天,诗人可能身处一个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的地方,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自己的孤独,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开篇以“洞口春深长薜萝”引入,图景描绘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藤蔓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繁盛。然而,接下来的“幽栖地僻少经过”则突显了这种美好环境中的孤独感,表现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与现实的隔阂。随着“一溪新绿涨晴波”的描绘,诗人把视线转向自然的变化,水波荡漾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惊梦觉来啼鸟近”一句,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结合,揭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可是,随之而来的“惜春归去落花多”却让人感到一种无奈,春天的离去和花瓣的凋落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东风独倚奈愁何”则是情感的升华,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但诗人却无可奈何地面对内心的愁苦,显示了对生活的无助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心的感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口春深长薜萝:描写春天的洞口,薜萝藤蔓生长旺盛,营造出春天的生机。
  2. 幽栖地僻少经过:强调这个幽静的地方人迹罕至,体现了孤独感。
  3. 一溪新绿涨晴波:描写小溪的绿水在阳光下泛起波纹,表现春天的活力。
  4. 惊梦觉来啼鸟近:从梦中醒来,听见鸟鸣,暗示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韵律。
  5. 惜春归去落花多:对春天的留恋和对花瓣凋落的惋惜。
  6. 东风独倚奈愁何:东风象征春天的希望,但诗人却感到无奈和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生命的美好相联系。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如“东风独倚”表现出一种情绪的寄托。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平衡,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薜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 新绿:代表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啼鸟: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落花:象征美好的事物的消逝与时光的流逝。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但也暗示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薜萝”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 A. 花卉
    • B. 藤本植物
    • C. 草本植物
  2. 诗人对春天的感情是:

    • A. 无所谓
    • B. 珍惜与惋惜
    • C. 喜悦
  3. “东风独倚奈愁何”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杨柳枝》

诗词对比:

  • 杨冠卿《浣溪沙》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但杨冠卿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