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春山愁对修眉绿》

时间: 2025-01-17 09:35:32

春山愁对修眉绿。

春衫谁为裁冰縠。

日暮倚阑干。

不禁烟雾寒。

湖边归去路。

犹记传觞处。

往事等空花。

客心惊岁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春山愁对修眉绿
作者:杨冠卿 〔宋代〕

春山愁对修眉绿。
春衫谁为裁冰縠。
日暮倚阑干。
不禁烟雾寒。
湖边归去路。
犹记传觞处。
往事等空花。
客心惊岁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山色让我愁苦,映照着她那修眉的绿色。
这件春衫是谁为我裁制的,宛如冰雪般轻柔?
黄昏时分,我倚着栏杆,
不由得感受到烟雾中的寒意。
在湖边归去的路上,我仍记得那个传酒的地方。
往日的事情如同空中的花朵一般,
而我这个客人的心,却对岁月的流逝感到惊慌。


注释

  • 春山:指春天的山景,给人以生机和愁苦的双重感受。
  • 修眉绿:形容女子修饰的眉毛,带有春天的绿色,暗示青春和美丽。
  • 冰縠:一种轻柔的丝绸,形容春衫的轻盈和雅致。
  • 阑干:栏杆,通常指阳台或庭院的围栏。
  • 烟雾寒:烟雾中透出的寒冷气息,表达了黄昏时分的凄凉。
  • 传觞处:传酒的地方,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饮酒交往,充满了温情。
  • 往事等空花:往事如同空中的花朵,虚幻而易逝。
  • 客心惊岁华:身为客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不安和惊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为鲜明,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语言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青春美好的追忆。作品中渗透着对流逝时光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春山愁对修眉绿》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惆怅的词作,诗人在春日的自然景色中,体悟到青春的美与时光的无情。开篇以“春山愁对修眉绿”引入,既描绘了春天的山色,又暗示了女子的美丽,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带有忧愁的画面。接下来的“春衫谁为裁冰縠”,则通过质感细腻的春衫,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

词中“日暮倚阑干”表现了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沉思,伴随的“烟雾寒”则加重了情感的寒意,恰似在感慨人生的无常。接着,湖边归去的路与传酒的场景交织,唤起了往日的温情与回忆,然而“往事等空花”一句,无不流露出对往昔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邃动人,展现了诗人对青春与时光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客心惊岁华”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焦虑,使整首词在美丽的外衣下,藏着深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山愁对修眉绿:春天的山色让我感到愁苦,映衬着女子修眉的绿色,暗示青春的美与愁苦的交织。
  2. 春衫谁为裁冰縠:这一句通过轻盈的春衫,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3. 日暮倚阑干:描绘黄昏时分的孤寂,表现诗人的思绪。
  4. 不禁烟雾寒:感受到烟雾中的寒冷,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5. 湖边归去路:回忆与归去的路,象征着对往事的追溯。
  6. 犹记传觞处:传酒的地方,表现人际间的温情与美好回忆。
  7. 往事等空花:对往事的惋惜,表达时间的无情。
  8. 客心惊岁华:身为客人,心中对时光流逝的惊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往事等空花”,将往事比作虚幻的花朵,表现其易逝。
  • 对仗:词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情感的表达带有拟人的特征,使得自然景物与情感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惆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渴望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修眉:代表青春与美丽。
  • 春衫:体现轻盈与雅致。
  • 湖边:象征着归属与记忆。
  • 空花:隐喻往事的虚幻与易逝。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递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春山”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过去的回忆
    C. 无情的岁月

  2. “往事等空花”中的“空花”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记忆
    B. 易逝的往事
    C. 现实的无奈

  3. 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态度是?
    A. 平静
    B. 惊慌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冠卿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通过春山与往事表达对流逝青春的惋惜,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的敏感,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冠卿研究论文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