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李白早发白帝城 其二》

时间: 2025-01-14 13:06:49

谪仙东下入睢间,一叶扁舟日日还。

闻说冲涛千尺浪,两江极目尽皆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谪仙东下入睢间,一叶扁舟日日还。
闻说冲涛千尺浪,两江极目尽皆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被贬谪后东行至睢间的情景,诗人乘坐一只小舟,每天都回到这里。听说这里的潮水波涛汹涌,浪高千尺,而向远处望去,两江的尽头皆是连绵的山脉。

注释:

  • 谪仙:指被贬谪的仙人,李白因政治原因被贬,故称谪仙。
  • 东下:向东而行。
  • 睢间:指睢水边的地方,地名。
  • 一叶扁舟:一只小舟,形容舟小如叶片。
  • 日日还:每天都回到这里。
  • 冲涛:激烈的波涛。
  • 千尺浪:形容浪很高。
  • 两江:指长江和其支流。
  • 极目:放眼远望。

典故解析: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因个性洒脱和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诗仙”。
  • 睢间:地理位置,可能与李白的实际经历有关,反映了他的游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元璋(1328-1398),明代开国皇帝,虽然以政治成就闻名,但也有诗歌创作,反映了他的文学素养。
  • 创作背景:此诗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展现了历史人物在自然风光中的孤独与壮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白的谪仙经历,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性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谪仙东下入睢间”直接点出李白的身份,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和孤独感。接着,“一叶扁舟日日还”则描绘出他漂泊的状态,仿佛在暗示着李白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闻说冲涛千尺浪”极具动感,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无情,同时也反映出李白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最后的“两江极目尽皆山”则将视野推向更远的地方,营造出一种辽阔无边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远的情感,使人不禁对李白的命运和内心世界产生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谪仙东下入睢间”:描绘李白被贬的情景,展现出他身为“谪仙”的身份。
    • “一叶扁舟日日还”:小舟象征着漂泊与归属,表明他对故乡的思念。
    • “闻说冲涛千尺浪”:通过听闻来引出自然的壮丽,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 “两江极目尽皆山”:远望的意象,展示出辽阔的自然景观,结合李白的壮志豪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一叶扁舟”形象地比喻出小舟的渺小。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千尺浪”表现出波涛的壮观。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写李白的谪仙经历,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谪仙:代表孤独与被贬。
  • 扁舟:象征漂泊与归宿。
  • 冲涛:表现自然的力量与无情。
  • 两江、山:代表辽阔的自然,象征着远方的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谪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王维

  2. “一叶扁舟”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船的坚固
    B. 漂泊与孤独
    C. 船的速度
    D. 船的颜色

  3. “千尺浪”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温柔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的渺小
    D. 波涛的平静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和人生的壮阔,表达出对自由和壮志的向往。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深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选》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