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京二绝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7:43:07

犀箸金槃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

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犀箸金槃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
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冷漠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犀箸金槃”象征着奢华的饮食,但连这都无法尝到,接着提到需要在石头上捣黄粱,意指必须经历艰辛才能获得美好的理想。“数钱”指的是对金钱的操心,而“河东旧”则暗示着过去的困扰,最后一句提到的“大练光”则是对更高层次理想的渴望。

注释:

  • 犀箸:用犀牛角制成的筷子,象征奢侈。
  • 金槃:金制的盘子,表示珍贵的食物。
  • 石上捣黄粱:出自《庄子》,意指在艰苦条件下追求理想。
  • 河东:古代指代山西一带,常用来比喻困境。
  • 大练光:指的是前朝的辉煌,象征理想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闻名,作品多以豪放、洒脱著称,涉及哲学、政治等多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个人的体验,反映了对奢华生活的冷淡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内涵,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开头的“犀箸金槃不暇尝”,强调了奢华生活的虚无和无意义,更是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漠视。而“更须石上捣黄粱”则暗示着理想的达成需要艰苦奋斗,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接下来的“数钱未免河东旧”,表达了金钱的追求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可能使人陷入旧有的困境。最后一句“不识前朝大练光”,则是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犀箸金槃不暇尝:奢华的筷子和金盘连尝都没有时间,表达了对奢华的无奈。
  2. 更须石上捣黄粱:需在困难的环境中努力追求理想,表现了奋斗不息的精神。
  3. 数钱未免河东旧:对金钱的焦虑和对过去困扰的反思,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
  4. 不识前朝大练光:对过去辉煌的向往,强调了对理想和成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犀箸金槃”与“石上捣黄粱”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
  • 隐喻:将奢侈与理想的追求进行隐喻,传达出深刻的社会观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物质生活的冷漠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犀箸:奢华与虚荣的象征。
  • 金槃:象征着物质财富。
  • 石上捣黄粱:艰难的奋斗过程,理想的实现。
  • 河东:过去的困扰,现实的压迫。
  • 大练光:辉煌的理想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犀箸金槃”中的“犀箸”象征什么? A. 奢侈
    B. 知识
    C. 爱情

  2. “石上捣黄粱”意指? A. 享乐
    B. 艰苦奋斗
    C. 梦想

  3. 诗中的“河东”指代的是? A. 一种理想
    B. 过去的困扰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苏辙的《东西京二绝》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思考,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倾向于对理想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深度和情感丰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与苏辙的文学关系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