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栗》

时间: 2024-12-29 20:58:21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

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
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桨。

白话文翻译:

老了以后,身体逐渐出现腰腿的毛病,山里的老人传授我吃栗子的偏方。
经过霜打的栗子,刀刃切开时闪现出金色的光泽,把手放到丹田借来火光。
栗子在嘴里咔嚓作响,刚开始还没有熟,低头细细品味,心中却不敢急躁。
客人来到我家,聊起早晨和晚上的事情,我慢慢吞咽,像是收起白玉的舵桨。

注释:

  • 腰脚病:指老年人常见的腿脚无力或关节疼痛。
  • 山翁:山里的老人,指传授知识的人。
  • 经霜:经过霜冻的,通常指成熟的栗子。
  • 丹田:指人体腹部,气的聚集之处。
  • 咀噍:细嚼,慢慢品味的意思。
  • 白玉桨:比喻轻柔细腻的东西,可能指代美好的事物或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容,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与其兄苏轼并称“苏黄”,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诗歌和散文。苏辙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晚年,反映了苏辙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健康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促使他思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栗子作为一种传统食物,成为了他思考的对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栗子这一食物,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感悟和对健康的关注。开头两句提到“老去日添腰脚病”,直白地揭示了作者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身体不适,展现出一种对衰老的无奈。在此背景下,“山翁服栗旧传方”引入了传承的智慧,栗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健康的象征。诗中提到的“经霜斧刃全金气”,生动地描绘出成熟栗子的状态,富有生机与活力,暗示了通过适当的饮食可以改善身体状况。

中间部分描述栗子在嘴中发出的声音,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感官体验,强调了品味食物的过程。最后两句则通过客人的谈话,展现了生活中的宁静与悠闲,似乎在说明即使身体有所不适,生活中的小确幸仍然值得珍惜。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也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去日添腰脚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出现了腰腿的毛病,表达了老年人的普遍困扰。
  2. 山翁服栗旧传方:山里的老人推荐了吃栗子的偏方,体现了传统的智慧。
  3. 经霜斧刃全金气:成熟的栗子在刀刃切开时闪现出金色的光泽,描绘了栗子的美好状态。
  4. 插手丹田借火光:通过栗子的热量来借助自身的能量,表现出对健康的追求。
  5. 入口锵鸣初未熟:栗子在嘴中发出清脆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6. 低头咀噍不容忙:细细品味,不急于咽下,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致态度。
  7. 客来为说晨兴晚:客人到来,闲聊生活琐事,展现了温馨的生活场景。
  8. 三咽徐收白玉桨:慢慢咽下,像收拢白玉的舵桨,寓意对生活的珍惜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栗子比作健康的象征,传达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如“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 拟人:栗子在嘴中“锵鸣”,生动展现了食物的特性。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栗子传达了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珍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传统智慧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面对衰老的从容态度。

意象分析:

  • 栗子:象征着健康与传统食品,体现了人们对饮食的讲究。
  • 山翁:代表了智慧和经验的传承,强调了长辈的教导。
  • 金气:象征着生命力和成熟的状态,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翁”指的是谁?

    • A. 年轻人
    • B. 山里的老人
    • C. 城市居民
    • D. 诗人本人
  2. “老去日添腰脚病”的意思是?

    • A. 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不适
    • B. 腰脚变得更加灵活
    • C. 年轻时的健康状况
    • D. 没有任何变化
  3. 诗中提到的“经霜斧刃全金气”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栗子的成熟状态
    • B. 栗子的生长过程
    • C. 其他食物的状态
    • D. 诗人的生活环境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辙的《服栗》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关注饮食与健康,后者则着重于离别与思乡之情,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轼传》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