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瓢尊空挂壁,九日若为欢。
白发逃无计,黄花开已阑。
酒悭惭对客,风起任飘冠。
赖有陶翁伴,贫居得自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酒壶挂在墙上,九月的阳光照耀着,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欢庆的事情。白发渐生,似乎没有办法逃避衰老,黄花(菊花)已经开到晚期。面对客人,因酒量不够而感到羞愧,风起时帽子也随风飘荡。幸好有陶渊明这样的朋友相伴,即使生活贫困也觉得宽慰和自在。
注释:
- 瓢尊:瓢形的酒壶,古人用来盛酒。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登高节日,象征着欢乐和长寿。
- 白发:白发是衰老的象征,表达对衰老的无奈。
-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时通常会赏菊,象征着长寿。
- 酒悭:酒量不足,表示对客人的愧疚。
- 陶翁: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以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冷庐,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兄弟,三人合称“三苏”。苏辙的诗词多以抒怀和咏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多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感受到的衰老与孤独。重阳节是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欢庆,但诗人却因个人境遇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淡淡的哀愁。
诗歌鉴赏:
苏辙的《九日三首》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感慨。诗的开头“瓢尊空挂壁”,用空酒壶的意象,暗示着节日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空虚感。接着提到“白发逃无计”,直接点出衰老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黄花已阑的描写,映射出生命的短暂和节日的凋零。
“酒悭惭对客”则表现出诗人对自我境遇的愧疚,尽管有客人来访,但由于自身困境而感到无力。风起时“飘冠”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失去控制的无奈感。最后一句“赖有陶翁伴”则转向积极的一面,陶渊明的陪伴让诗人感到生活的宽慰,尽管生活贫困,但有知音相伴,内心依然感到满足。
整首诗通过节日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瓢尊空挂壁:空酒壶挂在墙上,象征着节日的欢乐与内心的空虚。
- 九日若为欢:重阳节的到来似乎没有带来欢庆的气氛。
- 白发逃无计:白发已现,对衰老无能为力,感叹生命的流逝。
- 黄花开已阑:菊花已开到晚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凋零。
- 酒悭惭对客:因酒量不足而感到羞愧,表现出对朋友的愧疚。
- 风起任飘冠:风起时,帽子随风飘动,暗示生活的无常与不确定。
- 赖有陶翁伴:有陶渊明这样知音相伴,尽管贫困却感到内心的舒适与宁静。
- 贫居得自宽:即使生活贫困,心灵却得到了宽慰与自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空酒壶与节日氛围的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象征:白发、黄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衰老,引发思考。
- 拟人:帽子随风飘动,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感慨,尽管人生有诸多无奈,但友谊与知音的陪伴使得生活依然充满温暖与宁静。诗人通过对节日的反思,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瓢尊:象征欢庆的空虚。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无奈。
- 黄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节日的凋零。
- 陶翁:象征知音与心灵的慰藉。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瓢尊空挂壁”中的“瓢尊”指什么? A. 酒壶
B. 饭碗
C. 水壶
D. 酒杯 -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快乐
D. 富贵 -
“赖有陶翁伴”中的“陶翁”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对比:
苏辙的《九日三首》与杜甫的《登高》均描写了节日与人生的思考。苏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社会的动荡与人生的无常,二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却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的相关研究文章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