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作者:黄庚 〔宋代〕
我来闲吊古,触景觉凄凉。
踏石云侵履,个萝露湿裳。
森森林不茂,馥馥野花香。
寺近寻僧话,谈禅坐竹床。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这里闲闲地吊古,看到周围的景象不禁感到凄凉。
踩着石头,云雾侵袭我的鞋履,满身的露水湿透了衣裳。
树林茂密却不繁盛,野花散发出阵阵香气。
寺庙近在咫尺,想去寻找僧人聊聊天,坐在竹床上谈论禅理。
注释
- 吊古:吊古是指凭吊古迹,怀古之情。
- 触景觉凄凉: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感到凄凉。
- 踏石云侵履:在石头上行走,云雾侵袭了鞋子。
- 个萝露湿裳:身上的衣裳被露水湿透。
- 森森林不茂:树林虽然茂密,但缺少生机。
- 馥馥野花香:野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 寺近寻僧话:寺庙就在附近,想去找僧人聊聊天。
- 谈禅坐竹床:坐在竹床上讨论禅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约1040-1100),字子高,号孤云,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创作于作者游历之际,表达了对古寺的怀念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环境展现了与世无争的宁静氛围,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环境,展现了作者心中对古代遗迹的感慨与思索。开篇以“我来闲吊古”引入,随即通过“触景觉凄凉”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诗中的“踏石云侵履,个萝露湿裳”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变化,云雾和露水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感伤的氛围。
接下来的“森森林不茂,馥馥野花香”则构建了一种对比,茂密的树林却显得不够生机盎然,而野花的香气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最后两句通过“寺近寻僧话,谈禅坐竹床”再现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表明作者内心对禅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既有对古迹的追思,也有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哲理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来闲吊古:诗人来到这里,闲游于古迹之中,表达出一种放松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 触景觉凄凉:面对古老的景象,心中感到一种悲凉之情。
- 踏石云侵履:在石头上行走时,云雾缓缓侵袭到鞋子上,传达出一种自然的亲密感。
- 个萝露湿裳:身上的衣服因露水而湿透,增添了诗句的细腻感。
- 森森林不茂:虽然树木繁多,但没有生机,表现出一种苍凉的美。
- 馥馥野花香:野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象征着生命的气息。
- 寺近寻僧话:寺庙就在附近,想去找僧人交谈,反映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 谈禅坐竹床:坐在竹床上讨论禅理,表达出对禅道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踏石云侵履”形象地表达了自然景象对人的影响。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显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拟人:云雾和露水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古代遗迹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求。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与对禅理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化与自由,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 露:代表清晨的生机与纯净,体现出自然的细腻。
- 树林:象征着生命的茂盛与苍凉,反映人心的复杂。
- 野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绚丽,给人以希望。
- 寺庙:代表着心灵的寄托与宁静,是追求内心平和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凄凉
C. 愤怒
D. 兴奋 -
“踏石云侵履”中“云”所象征的是什么? A. 变化与自由
B. 沉重与压抑
C. 热情与奔放
D. 安静与沉默 -
诗中提到的“寺”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宁静与心灵的寄托
C. 权力
D. 繁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念。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经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寻隐者不遇》(贾岛):与黄庚的诗一样,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
解读:两首诗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虽然风格略有不同,但主题相似,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王可交升仙台四首》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的内涵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