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少尘事,赢得一身闲。
竹屋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
隔水双飞鹭,忘机自往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诗人生活在一个少有尘嚣的地方,便赢得了整个人的悠闲。住在竹屋里,几乎没有人来访,柴门整天紧闭。夕阳斜照在晚潮的河边,落叶飘零,山色显得愈发瘦弱。隔着水面,有两只白鹭在空中自由飞翔,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自由地来去。
注释
- 幽居:隐居,指远离尘嚣的生活。
- 尘事:世俗的事务,指繁杂的生活琐事。
- 赢得:获得,得到。
- 竹屋:用竹子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无人到:没有人来访,强调隐居的孤独。
- 柴门:用柴火做的门,象征简朴和闭塞。
- 斜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宁静。
- 晚浦:傍晚的水边。
- 落叶瘦秋山:秋天落叶的景象,表达秋天的萧瑟。
- 双飞鹭:两只白鹭,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特别的典故,但通过描绘隐居的生活,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隐逸生活,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忙的不屑。
诗歌鉴赏
《幽居》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开头两句“幽居少尘事,赢得一身闲”直接点明了隐居的主题,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获得了身心的自由与宁静。接下来的“竹屋无人到,柴门尽日关”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的孤独与安静。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斜阳、晚浦、落叶、秋山等都渗透着浓厚的秋意,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尤其是“隔水双飞鹭”,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鹭鸟的自由飞翔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自由。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世界,呼应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居少尘事:处于静谧的环境,远离世俗繁杂的事务。
- 赢得一身闲:因此获得了身心的闲适与宁静。
- 竹屋无人到:竹屋孤寂,没有访客打扰,体现隐逸的孤独。
- 柴门尽日关:柴门整天紧闭,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的封闭状态。
- 斜阳明晚浦:黄昏的阳光洒在水边,增添了诗的意境。
- 落叶瘦秋山:秋天的落叶与干瘦的山,营造出凄凉的秋意。
- 隔水双飞鹭:水面上双飞的白鹭,展现出自由自在的生活。
- 忘机自往还:白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来去,传达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态度。
- 对仗:如“落叶瘦秋山”和“隔水双飞鹭”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宁静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隐逸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竹屋:简朴的居所,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
- 双飞鹭:象征自由与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居”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繁忙的都市生活
- B. 隐居于自然的生活
- C. 社交活动频繁的生活
-
“柴门尽日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寂寞与孤独
- B. 热闹与繁华
- C. 忙碌与疲惫
-
诗中提到的“隔水双飞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C. 世俗的纷扰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黄庚的《幽居》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黄庚的诗更强调自然景象的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家思想与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