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绕寒楼藓径深,
茎茎手种玉成林。
翠屏向晚无人对,
犹识先生一寸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竹子环绕着寒冷的楼阁,青苔的小路深邃而幽静,竹子一茎一茎地是手工栽种,宛如一片玉石般的林子。傍晚时分,翠绿的山屏前无人相对,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先生那一寸的心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楼:指冷清的楼阁。
- 藓径:青苔覆盖的小路。
- 茎茎:形容竹子生长的样子,逐一细致。
- 玉成林:比喻竹子生长得如同玉石般美丽。
- 翠屏:绿意盎然的山屏。
- 一寸心: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思念。
典故解析:
- 本诗可能是对“晦翁”即晦庵的指代,晦庵为宋代诗人,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诗中提到的“先生”可能是对晦翁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与晦翁的交往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人通过描绘环境来反映内心情感,同时也表现出对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渴望。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人的深厚情感。开头“竹绕寒楼藓径深”便构建了一个清幽的意境,竹子和青苔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整首诗围绕着“无人与对”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但又通过“犹识先生一寸心”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后半部分逐渐深化情感,虽然身边无人,但内心对友人的感念始终存在,反映出一种深沉而坚韧的情感。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情感为主线,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绕寒楼藓径深:描绘了一个被竹子环绕的、寒冷的楼阁,映衬出环境的幽静。
- 茎茎手种玉成林:竹子是用手工栽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竹林的生机与美丽。
- 翠屏向晚无人对:傍晚时分,翠绿的山屏前无人相对,表现出一种孤独和静谧。
- 犹识先生一寸心:尽管无人相对,但内心对友人的感情依然深厚,表达了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玉”,突显竹子的美丽。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寒楼:象征孤寂与清冷。
- 翠屏: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楼”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房子
- B. 冷清的楼阁
- C. 美丽的花园
-
“茎茎手种玉成林”中的“玉”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竹子
- B. 冰
- C. 花朵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岳的这首《又和晦翁棹歌》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相似,都展现了自然与孤独的结合。王维的诗着重于山水的静谧,而方岳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关联。两者在风格上都有着清新和细腻的特点,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高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