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承彦卿先生过访,赋此志幸,即次彦翁贻竹宾韵》

时间: 2024-12-29 18:46:07

十年真悔识君迟,咫尺仙源繫梦思。

北海纵横推妙笔,东坡澹荡有新诗。

幽兰纵为孤芳弃,明镜何曾屡照疲。

争那牙弦生涩甚,竟无流水动钟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年真悔识君迟,咫尺仙源繫梦思。
北海纵横推妙笔,东坡澹荡有新诗。
幽兰纵为孤芳弃,明镜何曾屡照疲。
争那牙弦生涩甚,竟无流水动钟期。

白话文翻译

这十年来我真心后悔认识你太晚,虽然你就在我身边,却只能在梦中与之相系。
北海的浩瀚中,我努力推敲出美妙的诗句;东坡的悠然中,我又写出了新的诗篇。
即使幽兰为了孤芳而被弃置,明镜又何尝照出我的疲惫呢?
何必争论那琴弦的生涩,最终却没有流水的声音来伴奏呢?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上是“咫尺天涯”的反义,表示虽然近在咫尺,心中却有距离。
  • 仙源:指的是理想的境地或灵感的源泉。
  • 北海:可以指代北方的文化,或特指北海的美丽风光。
  • 东坡:指的是苏东坡,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象征着诗的境界。
  • 幽兰:比喻孤独而高洁的志向。
  • 明镜:比喻自我反省和清晰的认知。
  • 牙弦:指古琴的琴弦,比喻音乐的细腻与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炜如,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与彦卿先生相识之后,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对美好诗歌的追求,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深切感怀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开头两句提到十年的感悟,传达了对相识时机的惋惜,而后两句则描绘了在诗歌创作中所感受到的灵感与思绪的奔涌,似乎在表达“文思泉涌”的畅快感。接着,作者对幽兰的孤芳与明镜的疲倦进行了反思,似乎在说即使在孤独中也要保持自我清醒,不能因外界的评价而迷失自我。最后一句通过琴弦的生涩来引出音乐的缺失,暗示了创作的艰辛与对美妙音律的渴望,整体上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真悔识君迟:表达了对相识时机的后悔,情感真挚。
  2. 咫尺仙源繫梦思:即使相近,却只能在梦中寄托思念。
  3. 北海纵横推妙笔:描绘了诗人在广阔的创作中追求灵感。
  4. 东坡澹荡有新诗:提到东坡,寓意着诗歌的不断创新。
  5. 幽兰纵为孤芳弃:即使孤独,也不愿放弃自己的高洁。
  6. 明镜何曾屡照疲:自我反省中,未能看到自己的疲惫。
  7. 争那牙弦生涩甚:比喻创作的艰难与对艺术的追求。
  8. 竟无流水动钟期:暗示期待美好却未能实现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结构,如“北海纵横 / 东坡澹荡”。
  • 比喻:将诗歌创作比作“妙笔”,用“幽兰”象征作者的孤高志向。
  • 拟人:如“明镜何曾屡照疲”,赋予明镜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谊、诗歌创作和自我反思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艺术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 北海:象征广阔的文化和灵感之源。
  • 东坡:隐喻诗歌的创新与历史的承载。
  • 幽兰:象征孤独而高洁的理想。
  • 明镜:代表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清醒。
  • 牙弦:比喻创作的艰难与对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夏炜如
    C. 苏东坡
    D. 杜甫

  2. “幽兰纵为孤芳弃”中的“幽兰”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诗歌
    C. 高洁志向
    D. 时间

  3. 诗中提到的“明镜”代表什么? A. 对他人的反思
    B. 自我反省和认知
    C. 诗歌的美丽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饮酒》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夏炜如的《昨承彦卿卿先生过访,赋此志幸,即次彦翁贻竹宾韵》更多地表达了对友谊的思考和对创作过程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