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寺》

时间: 2025-01-04 09:06:13

长芦禅刹昔经过,十载重游素发多。

南去宦情聊尔耳,西来师意竟如何。

千灯不绝开堂盛,一苇常存济世多。

我久途穷仗佛力,剩书内叶弭风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芦禅刹昔经过,
十载重游素发多。
南去宦情聊尔耳,
西来师意竟如何。
千灯不绝开堂盛,
一苇常存济世多。
我久途穷仗佛力,
剩书内叶弭风波。

白话文翻译

长芦寺曾经我路过,
十年后再来,白发已多。
南方的仕途情感不过如此,
西方的师道究竟如何呢?
千盏灯光不断,殿堂热闹非凡,
一根浮萍常存,济世的愿望依旧。
我在漫长的旅途上,依赖佛的庇护,
留下书信,想要平息内心的波动。

注释

  • 长芦禅刹:长芦寺,位于中国,禅宗寺庙。
  • 十载:十年。
  • 宦情:指仕途的情感或经历。
  • 师意:指师长的教诲或意图。
  • 千灯不绝:形容寺庙中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 一苇:指浮萍,象征漂泊不定。
  • 仗佛力:依靠佛的力量。
  • 内叶:指书信的内容,可能意指内心的思绪。

典故解析

长芦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代表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此诗反映了作者在经历了十年的岁月后重回故地,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诗中涉及的“宦情”与“师意”对比,体现了个人追求与精神寄托的两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仲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充满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重游长芦寺之际,十年的时间让他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及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世事的思索。

诗歌鉴赏

《长芦寺》表现出作者在十年后重游寺庙的感慨,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长芦禅刹”,即刻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宁静的氛围,长芦寺作为一个禅宗道场,象征着精神的归宿。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素发多”不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经历的沉淀。

接下来的两句“南去宦情聊尔耳,西来师意竟如何”,以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对仕途的淡然与对师道的困惑,显示出一种对世俗与精神追求的双重思考。“千灯不绝开堂盛”描绘了庙宇的繁华与信仰的盛行,展现出一种希望与安慰。

最后两句“我久途穷仗佛力,剩书内叶弭风波”则将个人的精神寄托与现实的困境结合,表达了在漫长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恳求。整体来看,诗歌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个人在世俗与信仰之间的挣扎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芦禅刹昔经过:表示作者曾经到过长芦寺,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2. 十载重游素发多:表示时光飞逝,十年后再来已是白发苍苍,感慨岁月流逝。
  3. 南去宦情聊尔耳:对南方仕途的思考,觉得不过如此。
  4. 西来师意竟如何:对西方师道的疑惑与探讨。
  5. 千灯不绝开堂盛:描绘寺庙的繁荣景象,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6. 一苇常存济世多:用浮萍象征人生的漂泊,表达对济世之愿的追求。
  7. 我久途穷仗佛力:表达在漫长旅途中依赖佛教的信仰。
  8. 剩书内叶弭风波:留下书信以求内心的平静,渴望解除心中的烦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灯不绝”和“一苇常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浮萍象征人生的无常,佛力象征精神的支撑。
  • 比喻:将人生旅途比作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航行。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着个人在仕途与精神信仰之间的抉择,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依赖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体基调是平和而富有哲理,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芦寺:象征着灵魂的归宿与宁静。
  • 千灯:象征着信仰的光明与希望。
  • 一苇:象征人生的漂泊与不定。
  • 佛力:象征精神的支持与庇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是什么?

    • A) 长芦寺
    • B) 少林寺
    • C) 白马寺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仕途
    • B) 家庭
    • C) 自然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1. A) 长芦寺
  2. A) 仕途
  3. C) 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庐山谣》相比,姜仲谦的《长芦寺》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姜仲谦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