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举早行(又名应试晓行)》

时间: 2025-01-01 01:30:50

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著衣裳。

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

路崎岖兮凭竹仗,月朦胧处认梅香。

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举早行(又名应试晓行)
作者: 缪蟾 〔宋代〕

半恋家山半恋床,
起来颠倒著衣裳。
钟声远和鸡声杂,
灯影斜侵剑影光。
路崎岖兮凭竹仗,
月朦胧处认梅香。
功名苦我双关足,
踏破前桥几板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仕途的追求。他在清晨起床时,内心既留恋家乡的山水,又依依不舍床上的温暖。远处的钟声和鸡鸣声交织在一起,灯光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剑上,显得格外迷离。路途崎岖,他借着竹杖前行,在朦胧的月光下,他嗅到了梅花的香气。虽然功名对他来说是双重的痛苦,但他还是不畏艰难,走过了前面的桥,留下几许霜痕。


注释:

字词注释:

  • 半恋:一半留恋。
  • 家山:指家乡的山。
  • 颠倒:此处形容匆忙穿衣,未加整理。
  • 钟声:寺院的钟声。
  • 鸡声:早晨公鸡的鸣叫声。
  • 灯影:灯光的影子。
  • 剑影光:指灯光照在剑上的影子。
  • 路崎岖:路途坎坷。
  • 竹仗:用竹子做的拐杖。
  • 梅香:梅花的香气。
  • 功名:指科举考试及仕途的荣华。
  • 双关足:双重的痛苦或困扰。
  • 踏破前桥:走过前面的桥,形容行路艰辛。
  • 几板霜:指留下的霜痕,象征经历的艰辛。

典故解析:

  • 梅香: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常用于表达高洁的情操。
  • 功名苦我:反映出士人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追求过程中的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蟾,字德辉,号一澜,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个人感受及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科举考试前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功名的执着追求。身为士人的缪蟾,深知功名利禄的重要,同时也感受到家庭与个人理想的矛盾。


诗歌鉴赏:

《应举早行》是一首体现了士人对家乡与仕途双重情感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挣扎与复杂情绪。开头两句“半恋家山半恋床”,将诗人的家乡情与个人舒适感融合,展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而后通过钟声与鸡鸣的交响,巧妙地引入了清晨的氛围,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灯影斜侵剑影光”一句,运用了光影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心中坚定的理想与追求。路途的艰辛通过“路崎岖兮凭竹仗”表现出来,象征着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而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无奈与坚持,尽管功名带来的痛苦双重,但他依然勇敢前行,体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内心感受的流露,深刻地反映了士人对家庭、理想与现实的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恋家山半恋床:表达了对家乡与舒适生活的矛盾情感。
  2. 起来颠倒著衣裳:匆忙起床,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急于出发的状态。
  3. 钟声远和鸡声杂:远处的钟声与鸡鸣交织,营造出早晨的生动画面。
  4. 灯影斜侵剑影光:灯光照在剑上的影子,暗示志向与理想。
  5. 路崎岖兮凭竹仗:道路的艰难与不易,借助竹杖前行。
  6. 月朦胧处认梅香:在朦胧的月光下,感受到梅花的香气,象征清高与坚韧。
  7. 功名苦我双关足:对功名的追求带来的双重痛苦。
  8. 踏破前桥几板霜:经历艰辛,留下的痕迹,象征坚持与奋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影斜侵剑影光”,通过光影的对比传达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钟声远和鸡声杂”,带来韵律感。
  • 意象:梅香、竹仗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的眷恋与对功名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矛盾而又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山:象征根与归属感。
  • :代表安逸与温暖。
  • 灯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映照。
  • 梅香:象征高洁与坚韧。
  • 竹仗:象征坚持与努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半恋家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留恋
    B. 对仕途的渴望
    C. 对爱情的思念

  2. “灯影斜侵剑影光”中,灯影象征什么? A. 家庭
    B. 理想与追求
    C. 自然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家乡与功名的矛盾
    C. 生命的无常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应举早行》:两首诗都表现了个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但《登高》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而《应举早行》则强调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选读》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