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次李伯纪韵)》

时间: 2025-01-08 03:04:37

多病渊明刚止酒,不禁秋蕊浮香。

饮船歌板已兼忘。

吴霜羞鬓改,无语对红妆。

小捻青枝撩鼻观,绝胜娇额涂黄。

独醒滋味怕新凉。

归来烛影乱,欹枕听更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次李伯纪韵)
多病渊明刚止酒,不禁秋蕊浮香。
饮船歌板已兼忘。
吴霜羞鬓改,无语对红妆。
小捻青枝撩鼻观,绝胜娇额涂黄。
独醒滋味怕新凉。
归来烛影乱,欹枕听更长。

白话文翻译:

多病的渊明刚刚停止饮酒,不禁被秋天的花香所吸引。
在船上饮酒,歌声已经忘却了。
吴地的霜寒使我面颊变得羞涩,不知如何面对妆扮的女子。
轻轻捻起青枝细细嗅闻,远胜于娇媚的涂妆。
独自清醒的滋味,让我惧怕新秋的寒凉。
归来时烛光摇曳不定,斜靠在枕头上听着更长的夜。

注释:

字词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和田园诗著称。
  • 吴霜:指江南地区的霜冷天气。
  • 青枝:指青翠的枝条,象征自然的清新和生机。
  • 红妆:指女子的妆容。
  • 新凉:指秋天的寒意。

典故解析:

  • 陶渊明在古代文人中享有盛名,常常被引用来表达隐逸和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
  • 吴地是指江南地区,以美丽的风景和温柔的气候著称,诗中提到的“吴霜”则反映出季节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词人,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恰逢诗人身心俱疲、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陶渊明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多病渊明刚止酒”一句,首先呈现了诗人自身的脆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渊明的形象则引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通过“吴霜羞鬓改”,巧妙地描绘出了秋天的寒意如何影响着个人的情感和外貌。接着“独醒滋味怕新凉”又引出了一种对孤独和寒冷的恐惧,沉淀出内心的无奈与忧愁。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秋意的细腻观察,也有对自我情绪的深刻反思。最后的“归来烛影乱,欹枕听更长”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索。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病渊明刚止酒:诗人以陶渊明为喻,表达自己的多病和对饮酒的依赖。
  • 不禁秋蕊浮香:秋天的花香唤醒了诗人的感官,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 饮船歌板已兼忘:在船上饮酒,歌声已被遗忘,暗示对快乐时光的怀念。
  • 吴霜羞鬓改:吴地的寒霜使诗人感到羞怯,反映出季节变化对心情的影响。
  • 无语对红妆:面对妆扮的女子,诗人无言以对,显示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小捻青枝撩鼻观:轻轻捻青枝,嗅闻其香,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
  • 绝胜娇额涂黄:自然之美胜过妆容,表达了对真实、自然的向往。
  • 独醒滋味怕新凉:独自清醒的感受让人害怕秋天的寒冷,反映出内心的脆弱。
  • 归来烛影乱:归来时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不安定的氛围。
  • 欹枕听更长:斜靠在枕头上听着更长的夜,表现了孤独与思考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多病渊明”比喻自身状态,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饮船歌板已兼忘”与“归来烛影乱”,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象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秋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无奈,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蕊:象征秋天的花香,带有温暖与思念的色彩。
  • 青枝:代表着自然和生命的清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红妆:象征着美丽与青春,同时也反映出人世的复杂和虚幻。
  • 烛影:象征孤独与思索,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夜晚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多病渊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吴霜羞鬓改”中的“吴霜”主要指代什么?
    A. 杭州的秋霜
    B. 江南的寒霜
    C. 南方的湿气
    D. 诗人的情感

  3. 诗人通过“归来烛影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馨
    B. 孤独
    C. 快乐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自然的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受。

诗词对比:

  • 李弥逊的《临江仙》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是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作品,但前者更显孤独与思索,后者则表现出豪情壮志。
  • 在意象上,两者都运用了自然元素,但李弥逊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苏轼则强调豪迈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
  • 《陶渊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