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在歙郡之北雄丽杰出可与嵩少争衡世传黄》
时间: 2025-01-17 10:0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髯龙飞空去云急,雨翁蹋云挽龙入。猩啼鹤怨凝春愁,三十六峰黛鬟湿。紫阳照空天夜明,棲烟采玉唐宣平。碧桃自熟人自远,千秋月露含凄清。璜台十成架兰芷,花风吹楼蔓香起。青霓叩阍帝下游,挹头攀箕荐琼醴。南山北山朝暮青,云关岫幌开鳞鳞,众真胡为驾凌冥。寄言流星盍归只,宰官自是骑鲸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雄伟与秀丽。诗的开头以“髯龙飞空去云急”形象地描绘出山峰如龙飞腾,云气急速流动;接着“雨翁蹋云挽龙入”,描绘了雨水如翁人般轻盈地踏上云间,似乎在引导龙的归来。接下来,诗人用“猩啼鹤怨凝春愁”来表达春天的悲伤,三十六峰的黛色也因此显得更加湿润。随后“紫阳照空天夜明”展现了夜空下的明亮,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碧桃自熟人自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间的距离。最后一节则通过描写南北山朝暮的青翠,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注释:
- 髯龙:形容山峰如龙般雄伟。
- 雨翁:雨水如人般轻盈地在云中活动。
- 猩啼鹤怨:猩猩的啼叫和鹤的哀怨,象征春天的忧伤。
- 黛鬟:指山峰的青黑色,如同女子的鬓发。
- 紫阳:紫色的阳光,象征着明亮的夜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黄山之旅,诗人通过对黄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黄山的壮丽和灵动。开头的“髯龙”及“雨翁”将自然界的元素拟人化,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诗中多次提到的“春愁”、“黛鬟湿”则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类情感的交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意境。诗的后半部分不仅描绘了黄山的美丽,还隐含了对人生的哲思,尤其是“寄言流星盍归只”一句,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得极为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及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髯龙飞空去云急”:描写山峰的雄伟与云气的急速流动。
- “雨翁蹋云挽龙入”:表现雨水轻盈,似乎在引导山龙归来。
- “猩啼鹤怨凝春愁”:春天的声音与情感交织,表现出一丝忧愁。
- “三十六峰黛鬟湿”:山峰的湿润如同女子的鬓发,生动形象。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雨翁蹋云”,使自然现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黄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髯龙:象征雄伟与力量,代表黄山的巍峨。
- 雨翁: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猩啼鹤怨:代表春天的忧愁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髯龙”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山峰
C. 人物 -
“猩啼鹤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平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李弥逊的《黄山在歙郡之北》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弥逊更注重自然的动感与情感交融,而王维则强调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山水诗研究》
- 《李弥逊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