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尉以诗送莲并酒》

时间: 2025-01-08 02:48:29

不复西河叹踽凉,真成仙吏隐襄阳。

一生可了酒供座,千顷平铺花绕塘。

皓腕折香遮老眼,长须洗杓荐新尝。

肯分臭味同衰朽,好语犹惊得夜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翁尉以诗送莲并酒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不复西河叹踽凉,
真成仙吏隐襄阳。
一生可了酒供座,
千顷平铺花绕塘。
皓腕折香遮老眼,
长须洗杓荐新尝。
肯分臭味同衰朽,
好语犹惊得夜光。

白话文翻译:

不再向西河叹息自己的孤寂和凉意,
我真的变成了隐居在襄阳的仙人。
一生只需准备美酒来招待宾客,
无数的花朵在池塘旁环绕着。
洁白的手腕折下一枝香花遮住了衰老的眼睛,
长长的胡须洗净酒勺,推荐新酒给来客。
我愿意和大家分享美酒,不愿同流合污于衰败,
即使是好的话语,也能在夜晚的光辉中惊醒人心。

注释:

  • 不复: 不再。
  • 踽凉: 独自感到凉意,形容孤独的感觉。
  • 仙吏: 形容隐居的人,如同神仙般的官吏。
  • 千顷: 形容面积广阔,指花海。
  • 皓腕: 白皙的手腕。
  • 散香: 摩挲花香,遮挡衰老的视线。
  • 荐新尝: 推荐新酒给来客品尝。
  • 肯分: 愿意分享。
  • 臭味: 指衰败的事物或恶劣的环境。
  • 好语: 美好的话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隐逸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李弥逊隐居生活中创作的,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疏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生活的恬淡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诗的开头以“不复西河叹踽凉”引出,表现出诗人已不再感到孤独和寒冷,反而已化为隐士,享受着宁静的生活。接着,通过“一生可了酒供座”表达了对朋友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满足。诗中描绘的“千顷平铺花绕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充实,而“皓腕折香遮老眼”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对仗,意象生动,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渗透出对人世间污浊的拒绝。最后,以“好语犹惊得夜光”结束,强调了美好话语的力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不复西河叹踽凉: 诗人不再向西河叹息孤独与凉意,表现出摆脱孤独的决心。
    2. 真成仙吏隐襄阳: 自我认同与自然的融合,表明自己在襄阳过着理想的隐居生活。
    3. 一生可了酒供座: 一生只需准备美酒招待朋友,表现出对交友的重视。
    4. 千顷平铺花绕塘: 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象,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5. 皓腕折香遮老眼: 形象的细节,表达了对美好与青春的向往。
    6. 长须洗杓荐新尝: 长须的形象,表示一种洒脱与自在,推荐新酒给朋友。
    7. 肯分臭味同衰朽: 表达出不愿意与腐朽的事物同流合污的态度。
    8. 好语犹惊得夜光: 美好的话语在夜晚的光辉中仍能打动人心,强调了语言的力量。
  • 修辞手法:

    • 比喻: “真成仙吏”比喻诗人理想的隐逸生活。
    • 对仗: 整体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自然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
  • 主题思想: 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真实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意象分析:

  • : 代表美好、纯洁的生活环境。
  • : 象征友谊和生活的乐趣。
  • 皓腕: 代表青春与美丽。
  • 夜光: 代表希望与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河”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友情
    c) 富饶
    d) 自然

  2. 诗人对酒的态度是?
    a) 不再饮用
    b) 只为自己饮用
    c) 用来招待朋友
    d) 不喜欢酒

  3. “好语犹惊得夜光”强调了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语言的力量
    c) 美酒的香气
    d) 朋友的到来

答案: 1-a,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对比,李弥逊的诗在描绘隐逸生活时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内心的自我陶醉与对世俗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