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昭真亭云雾不见黄山因以述怀》

时间: 2025-01-08 04:09:27

莫放微云点太清,欲将游目泫孤亭。

十年去国心长赤,一月看山眼未青。

多病情怀千日酒,穷途生事五侯鲭。

谩游踪迹随方寄,更觉轻於水上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放微云点太清,欲将游目泫孤亭。
十年去国心长赤,一月看山眼未青。
多病情怀千日酒,穷途生事五侯鲭。
谩游踪迹随方寄,更觉轻於水上萍。

白话文翻译:

不要让微云遮住了清澈的天空,我想把目光投向那孤独的亭子。
十年离乡,心中对故国的思念依旧如火,短短一个月来看山,却发现眼前的景色依然模糊。
我多病的心情,像千日的酒一样苦涩,身处困境,生活的琐事像五侯的鲭鱼般繁杂。
随意游荡的足迹在不同的地方寄托,感觉更像是漂浮于水面的浮萍。

注释:

  • 微云:指轻薄的云,遮挡视线。
  • 太清:形容天空清澈。
  • :流泪,流露出情感。
  • :赤诚,形容思念故国的心情强烈。
  • 眼未青:眼前的山景依然模糊,不清晰。
  • 多病情怀:指自己多病的身体与情感,常常感到忧伤。
  • 穷途生事:在困境中产生烦恼。
  • 五侯鲭:比喻繁杂的生活琐事,鲭鱼是一种鱼,象征事物的纷繁。

典故解析:

“十年去国”提及作者在外流亡的经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提到的“孤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景点,寓意孤独和思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通常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以及个人情感的挣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身处异乡时,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怀,开头两句写对景物的描绘,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绪。诗人在微云的映衬下,想要将目光投向那孤亭,似乎在寻找一种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十年去国心长赤”,更是将思乡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诗人用“眼未青”形象地表达了对山水的渴望,却仍旧无法清晰看到,暗示了即使身在美景之中,心头的忧虑依然无法释怀。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多病情怀千日酒”,将身体的多病与心情的沉重结合,呈现出一种人生无常的感叹。至于“穷途生事五侯鲭”,则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烦恼的写照,生活的琐碎与困境让人心力交瘁。最后一句“谩游踪迹随方寄,更觉轻於水上萍”,则是对自己游历的反思,游踪似浮萍,轻盈而无根,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放微云点太清:劝诫自己不要让微云遮挡住清澈的天空,暗示情感的忧郁。
  • 欲将游目泫孤亭:想要将目光投向孤亭,表达一种孤独的情感。
  • 十年去国心长赤:十年离乡,心中的思念愈发炽热。
  • 一月看山眼未青:虽然短暂来看山,但山景依旧模糊。
  • 多病情怀千日酒:多病的身心如千日的酒,沉重且苦涩。
  • 穷途生事五侯鲭:在困境中烦恼多生,生活琐事纷繁。
  • 谩游踪迹随方寄:随意游荡的足迹,寄托在不同地方。
  • 更觉轻於水上萍:漂浮的感觉如水上浮萍,轻盈却无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长赤”比喻思乡情愫的炽烈。
  • 对仗:如“十年去国”和“一月看山”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泫孤亭”,赋予亭子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无奈的感慨,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微云:象征着遮挡与阻碍,暗示心情的抑郁。
  • 孤亭: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故国:象征着归属与情感的依托。
  • 千日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苦涩。
  • 水上萍:象征漂浮不定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孤独和思考
    • C. 朋友的聚会
  2. “十年去国心长赤”中的“赤”指什么?

    • A. 颜色
    • B. 热情与思念
    • C. 烈日
  3. 诗人提到“多病情怀千日酒”,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的心情
    • B. 生活的乐趣
    • C. 心灵的苦痛与无奈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2. 《静夜思》 - 李白
  3.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晚登昭真亭云雾不见黄山》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加直接而简练,而李弥逊的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更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