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19 19:11:31

除却巫山,更从何处为云雨。

冶春来去。

一任漫天絮。

浅笑佯嗔,总是承恩处。

君知否。

寸心不负。

皎月圆终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汪东 〔清代〕

除却巫山,更从何处为云雨。
冶春来去。一任漫天絮。
浅笑佯嗔,总是承恩处。
君知否。寸心不负。
皎月圆终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除去巫山,其他地方哪里还能有这样的云雨?春天的美好时光来去匆匆,任凭漫天的花絮飘舞。轻轻一笑假装生气,其实都是因为心中感激的缘故。你可知道?我的心意始终没有辜负你。皎洁的明月永远圆满如昔。

注释:

  • 巫山:位于今重庆一带,以云雾缭绕著称,是古代文人所咏叹的美丽之地。
  • 云雨:比喻情感交流,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 冶春:形容春天的妩媚与娇美。
  • 承恩:指感恩于对方的情谊与关怀。
  • 寸心不负:寸心指内心的情感,表示心意未曾辜负。

典故解析:

“巫山”作为地名,常被古人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作为诗词的意象,代表着爱情与美好的情感。而“云雨”则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象征,意指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整首词通过对巫山的描绘及对春天的感慨,传达出深厚的爱情和感恩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词人,以清丽的词风著称,擅长抒情,作品多描写爱情与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美和情感深度的追求,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与对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出词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开篇“除却巫山,更从何处为云雨”,便以巫山的美景引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独特的情感寄托。接着,“冶春来去”揭示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暗喻爱情的脆弱与即逝,让人不禁感到惋惜。紧接着的“浅笑佯嗔,总是承恩处”将情感推向高潮,轻轻的笑容与假装的生气,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爱情的深厚感激。

诗的最后两句“君知否。寸心不负。皎月圆终古。”不仅表露出对爱人的深情告白,更传达了词人坚定的情感承诺,强调了那份持久而真挚的心意。整首词运用精巧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与表达,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除却巫山,更从何处为云雨:除了巫山,其他地方又何处能有如此美好的情感交流?
    2. 冶春来去:春天的美丽时光来去匆匆。
    3. 一任漫天絮:任凭漫天的花絮飘散。
    4. 浅笑佯嗔,总是承恩处:轻轻一笑假装生气,其实是心中对你的感激。
    5. 君知否。寸心不负:你可知道我的心意始终未曾辜负。
    6. 皎月圆终古:明月永远圆满,象征着持久和完美的爱情。
  • 修辞手法

    1. 比喻:巫山与云雨的意象比喻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2. 拟人:将春天和心情赋予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3. 对仗:如“浅笑佯嗔”,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爱情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珍贵情感的感恩与执着。情感的脆弱与持久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而美好的爱情观。

意象分析:

  • 巫山:象征美丽与理想的爱情。
  • 云雨:象征情感交流的亲密。
  • 春天: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明月:象征永恒的爱情与承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除却巫山”中的“巫山”指代什么? A. 现实中的山
    B. 爱情的象征
    C. 自然景观

  2. “寸心不负”意指什么? A. 心意未曾辜负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冶春”主要描述了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春天的美丽
    C. 春天的离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点绛唇》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而汪东则更强调心中的感激与执着。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