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次梅真见寄韵》

时间: 2025-01-19 16:53:58

飞回只似风中絮,又被游丝萦住。

多少欢尘愁缕,不减销魂句。

莺声迤逦催归去,两地一般情绪。

试遣东君传语,待与迟更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次梅真见寄韵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飞回只似风中絮,又被游丝萦住。
多少欢尘愁缕,不减销魂句。
莺声迤逦催归去,两地一般情绪。
试遣东君传语,待与迟更曙。


白话文翻译:

这飞回的思绪就像风中飘荡的絮,最终又被细细的游丝缠住。
多少欢乐与忧愁交织的情绪,依旧无法减轻这销魂的诗句。
黄莺的歌声轻柔地催促我归去,虽然两地的情绪却是一样的。
我试着让春天的东风带去我的心声,等着与晨曦再度相见。


注释:

  • 飞回:指思绪的回归,像鸟儿飞回一样。
  • 风中絮:形容思绪轻盈而难以捉摸,如同随风飘荡的絮状物。
  • 游丝:指细长的丝线,形容情绪缠绕,无法释怀。
  • 欢尘愁缕:欢快与忧愁交织的情感。
  • 销魂句:指令人魂牵梦萦的诗句。
  • 莺声:指黄莺的歌声,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归属感。
  • 东君:春天的东风,常用于古诗中象征春天的使者。
  • 迟更曙:迟来的晨曦,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字子骏,号清白,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其作品风格清新,常融入生活细节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袁克文对故人的思念之时,可能是因离别或时光流逝而引发的情感表达。诗中充满对往昔快乐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开头以“飞回只似风中絮”引入,既形象地描绘了思绪的轻盈,又暗示了思念的无处不在。接着,诗人通过“欢尘愁缕”展现了生活中欢乐与愁苦交织的复杂感受,表现了对过往的眷恋。

“莺声迤逦催归去”一句,借用黄莺的歌声,表现出春天的气息与归家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切。尽管身处两地,情感却是相通的,这种情感的共鸣让人倍感温暖。

诗的最后,诗人试图通过东风传递自己的思念,并期待与故人再度相聚,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回只似风中絮:思绪轻盈如风中飞舞的絮,暗示思念的不可捉摸。
  2. 又被游丝萦住:思念又被情感的细丝缠绕,无法释怀。
  3. 多少欢尘愁缕:生活中的欢笑与忧愁交织,反映出复杂的情感状态。
  4. 不减销魂句:这些情感并没有减轻,相反,诗句更显得令人魂牵梦萦。
  5. 莺声迤逦催归去:黄莺的歌声像是在催促归去,春天的气息令人向往。
  6. 两地一般情绪: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心中的情感却是相同的。
  7. 试遣东君传语:想通过春风传递自己的思念与情感。
  8. 待与迟更曙:期待着与晨曦的再次相见,象征着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回只似风中絮”,将思绪比喻为随风飘荡的絮,形象生动。
  • 拟人:如“莺声迤逦催归去”,赋予黄莺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工整,展现出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诗歌以思念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重逢的美好期待,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絮:象征轻盈的思绪与无尽的牵挂。
  • 游丝:象征细腻复杂的情感,难以解脱。
  • 莺声:象征春天的到来和对生命的热爱。
  • 东君:象征春风,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回只似风中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忧愁
    • D. 无奈
  2. “莺声迤逦催归去”中的“莺声”指的是什么?

    • A. 黄莺的歌声
    • B. 燕子的叫声
    • C. 竹子的声响
    • D. 风的声音
  3. 诗人在诗中试图通过什么来传达思念?

    • A. 书信
    • B. 东风
    • C. 梦境
    • D. 音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桃源忆故人》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兄弟的忧虑,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故人的温情回忆。
  • 同为思念主题,李白的《送友人》则侧重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离别时的感伤,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