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刘贡甫》
时间: 2025-01-01 13:54:26意思解释
过刘贡甫
原文展示
去年约子游山陂,今者仍为大梁客。天旋日月不少留,称意人间宁易得。天明径欲相就语,云雪填城万家白。冬风吹鬣马更骄,一出何由问行迹。能言奇字世已少,终欲追攀岂辞剧。枕中鸿宝旧所传,饮我宁辞酒或索。吾愿与子同醉醒,颜状虽殊心不隔。如知今有可怜人,回首纷纷斗筲窄。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和你约好一起游山,今天我又在大梁这个地方做客。时光如同天旋地转,日月无情地流逝,想要在世间找到称心如意的事物真是太难了。清晨我们本想相聚谈心,然而云雪覆盖了整座城市,万家灯火都变得白茫茫一片。冬风吹拂,骏马更加骄傲,走出去后又如何询问我的行踪呢?会说奇特词句的人已经不多了,我还是希望能追求高远的理想,绝不会因此而感到疲惫。枕边的鸿宝是昔日的传说,我愿意与朋友共饮,哪怕酒水稀少。希望我能与你同醉同醒,虽然容貌不同,但心灵却没有隔阂。如果知道现在有可怜的人,回头看看,世道的纷乱真是狭隘而可悲。
注释
- 山陂:山坡,指游玩的地点。
- 大梁:又称为汴京,北宋的都城,象征繁华。
- 天旋日月:形容时间飞逝。
- 云雪:指天气寒冷的样子,象征冬季的景象。
- 骄:傲慢的样子,这里形容马的精神状态。
- 鸿宝:古代传说中的珍宝,象征美好理想或逝去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行者,主张通过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来增强国家的实力。其诗词风格豪放,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正值冬季,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过刘贡甫》是一首抒发友情与人生感悟的诗。开篇提到去年与友人共游山水的美好时光,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接着,诗人感慨时间的无情,天旋日月转瞬即逝,让人难以把握。此时的他身处大梁,繁华的城市在冬日的云雪中显得格外苍白。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多元,冬风、骏马、云雪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冬日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饮酒的渴望,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容貌不同,内心却依旧相通。最后,诗人以对“可怜人”的叹息,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约子游山陂:回忆与友人一起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 今者仍为大梁客:说明诗人此刻身在繁华的汴京,感受到时空的变迁。
- 天旋日月不少留:感慨时间的快速流逝,人生如白驹过隙。
- 称意人间宁易得:世间令人称心的事物难以寻觅,展现出诗人的无奈。
- 天明径欲相就语:清晨想要与友人相聚,表达对友谊的期待。
- 云雪填城万家白:描绘冬日雪景,增加了诗的意境。
- 冬风吹鬣马更骄:冬风更加激发了骏马的精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一出何由问行迹: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再去追问过去的经历。
- 能言奇字世已少:感叹会说话的人已不多,象征文化的传承与衰落。
- 终欲追攀岂辞剧:尽管艰难,仍然希望追求高远的理想。
- 枕中鸿宝旧所传:提及心中理想或美好的往事。
- 饮我宁辞酒或索:表达对饮酒交友的渴望。
- 吾愿与子同醉醒:表达希望与朋友共享快乐的愿望。
- 颜状虽殊心不隔:尽管外貌不同,但心灵没有隔阂。
- 如知今有可怜人:提到社会上仍有可怜的人,表现出对他人的同情。
- 回首纷纷斗筲窄:回望社会的纷乱与狭隘,表露出诗人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旋日月”比喻时间的无情流逝。
- 拟人:将冬风描写得如同有情有意的存在,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颜状虽殊心不隔”对比外貌与内心,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山陂:象征自然之美与友情。
- 大梁: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与现实的压力。
- 冬风: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环境的变化。
- 云雪:象征寒冷与孤独的境遇,加深诗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过刘贡甫》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情的珍视与人生的感慨
- C. 对历史的反思
-
诗中“天旋日月”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生的理想
-
“吾愿与子同醉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希望与友人分享快乐
- B. 渴望独自静思
- C. 寻找人生的意义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但侧重于孤独感。
- 《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与自得,与《过刘贡甫》中的友情之重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