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如碧玉水如蓝。高士结茅庵。
断崖乍劈,危亭欲坠,好驻游骖。
长江一线吞天远,云影淡相涵。
半空残照,一行疏雁,数点风帆。
白话文翻译:
山像碧玉一样,水如蓝天般清澈。隐士在此结庐而居。
悬崖忽然裂开,危亭似乎要坠落,真是个停留游玩之地。
长江如一条长线,吞吐着远方的天空,云影轻柔地交融在一起。
半空中的余晖下,一行疏落的雁阵,几只风帆点缀其间。
注释:
- 碧玉:形容山色清翠。
- 蓝:形容水色清澈明亮。
- 高士:指隐士或高洁的人。
- 结茅庵:指用茅草搭建的庙宇,象征隐居生活。
- 断崖乍劈:形容悬崖突兀的样子。
- 危亭欲坠:形容亭子高悬,看似随时会掉落。
- 游骖:指游玩的马车,象征轻松的旅行。
- 长江一线:描绘长江的壮阔,似一条线延伸向远方。
- 云影淡相涵:云影轻柔地覆盖在水面上。
- 半空残照:指夕阳的余晖。
- 疏雁:指稀疏的雁群。
- 数点风帆:几只远航的帆船,增添了江面的生动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重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吴重憙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山水意象,体现了士人的洒脱与超然。
创作背景:
《眼儿媚 前题》写于吴重憙隐居于某山水之地,受自然环境的启发。同时,诗中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眼儿媚 前题》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诗作。诗中以“山如碧玉水如蓝”的开头,瞬间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形象地传达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面。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山水的色彩、形态以及环境氛围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紧接着,诗中提到的“高士结茅庵”,让人联想到隐士高洁的生活方式。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描写自然之美,更是借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此后的“断崖乍劈,危亭欲坠”,则展现了自然的险峻与雄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挑战。
“长江一线吞天远,云影淡相涵”一句,描绘了长江的壮丽与辽阔,营造出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意境。最后的“半空残照,一行疏雁,数点风帆”更是将整个画面进一步丰富,夕阳、雁阵、风帆交相辉映,给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这一切,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在美丽的自然中,能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如碧玉水如蓝: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山水的美丽。
- 高士结茅庵:隐士高洁的象征,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断崖乍劈,危亭欲坠:描绘自然的险峻,暗示人生的无常。
- 长江一线吞天远:长江的壮丽与遥远,表现自然的广袤。
- 云影淡相涵:云影与水面交融,营造出和谐的自然氛围。
- 半空残照,一行疏雁,数点风帆:夕阳、雁阵与风帆,展现出悠然自在的生活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如碧玉”,用比喻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长江一线吞天远,云影淡相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云影淡相涵”,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诗的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稳重与高尚。
- 水:象征柔和与灵动。
- 高士:象征理想与追求。
- 长江:象征广阔与壮美。
- 雁:象征自由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如碧玉”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高士”代表什么?
- A. 隐士
- B. 士人
- C. 诗人
- 答案:A
-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给人带来什么情感?
- A. 紧张
- B. 宁静
- C. 焦虑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山水,但更注重情感寄托。
- 李白的《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也展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对吴重憙及其时代的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关于古诗词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