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危楼送远目,信美奈乡情。
转岸孤舟疾,衔山落照明。
萧条看草色,惆怅认江声。
谁会登临恨,从军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高楼上远望,眼前的景色让我感受到故乡的美好。
孤舟在岸边快速驶过,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山峦。
望着萧条的草色,听着江水的声音,心中不禁感到惆怅。
谁能理解我登高望远的遗憾呢?我为从军而白了头发。
注释:
- 危楼:高耸而危险的楼阁。
- 送远目:远望的意思。
- 信美奈乡情:确实感受到故乡的美好情怀。
- 转岸:指孤舟转过岸边。
- 衔山:山影与水相连,形成自然景观。
- 萧条:形容草木凋零的景象。
- 认江声:听到江水的声音,感到熟悉。
- 登临恨:登高时对故乡的思念和遗憾。
- 从军白发生:因从军而白发苍苍,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牛徵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常以抒情见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登越王楼即事》创作于一个登高望远的场合,诗人通过对眼前美景的描写,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反映了士人对家国情怀的依恋。
诗歌鉴赏:
此诗以“危楼”作为开篇,设下了一个高远的背景,诗人站在高楼上,目光所及之处是辽阔的山水,突出了一种远望的视角。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孤舟的快速行驶、夕阳的余晖、萧条的草色,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尤其是“惆怅认江声”,将心中的思绪与江水的声音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谁会登临恨,从军白发生”更是将诗人个人的经历与情感升华,体现出士人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因从军而带来的无奈与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诗的典雅与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楼送远目:高楼上远眺,视野开阔,表达了诗人希望看到更远的愿望。
- 信美奈乡情:通过远望,感受到对故乡的真实情感。
- 转岸孤舟疾:迅速驶过的孤舟,寓意人生的匆忙与孤独。
- 衔山落照明:夕阳照射着山影,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景象。
- 萧条看草色:草色萧条,表现出一种凋零的感觉,与内心的惆怅相呼应。
- 惆怅认江声:江水的声音是熟悉的,但却加深了诗人的惆怅情绪。
- 谁会登临恨:表达了对登高望远的遗憾,感叹孤独的心境。
- 从军白发生:从军的生活让诗人感到岁月流逝,头发渐白,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通过“孤舟”、“夕阳”等意象,传达出孤独与惆怅。
- 对仗:诗中各句的字数和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比如“认江声”,使景与情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从军生活的遗憾,体现了士人对故国的深厚情感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楼:象征高远的目标与对未来的期待。
- 孤舟:象征孤独与人生的匆忙。
- 夕阳:象征生命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短暂。
- 草色:象征生机的凋零与时间的推移。
- 江声:代表故乡的召唤与内心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危楼送远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A
-
“从军白发生”中的“白发生”指代什么?
- A. 头发变白
- B. 白色的军装
- C. 年龄的增长
答案:A
-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高楼
- B. 孤舟
- C. 夕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 牛徵《登越王楼即事》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均以登高为题材,但牛徵更注重个人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而王之涣则表现出壮美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