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时间: 2024-09-19 22:0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念奴娇
作者: 胡世将〔宋代〕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诗人以“神州沉陆”开头,问谁能与历史上的范仲淹和韩愈相比。接着,诗人北望长安,却无法再见,叹息抛却了关西的半壁江山。描绘了边塞的马嘶与胡笳声,感叹自己已白发苍苍。回忆起三秦的往事,只能数得汉朝的三位杰出人物。如今的百二山河,望着君的门却遥不可及,六师却无动于衷。诗人感慨阃外无人在回首,铁骑的千群已经灭绝。最终在拜将台和怀贤阁,留下一片空寂,唯有独自对着中天明月,感慨万千。
注释:
- 范一韩:指范仲淹和韩愈,二位历史名人,象征政治与文学的才华。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权力。
- 关西半壁:指关中地区的一部分,历史上曾为重要的军事与政治中心。
- 三秦往事:指秦朝及其后的历史。
- 六师不发:形容无能为力的军事状态。
- 拜将台、怀贤阁:古代用于举行拜将、怀念贤人的场所,象征对英雄的追忆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世将,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神州沉陆”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诗人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及对现实的失望。全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个时代的沧桑与无奈。每一句都在透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尤其是“六师不发”更是暗示了当时的无能与无奈。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的意象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最后,诗人在明月下独自沉思,留下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怀念,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神州沉陆:国土沉沦,暗指国家的困境。
- 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感慨如今难以找寻能与历史英雄比肩的人。
- 北望长安应不见:目光投向长安,却无缘再见。
- 抛却关西半壁:失去了曾经的辉煌。
-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描绘边塞的生活与战争的气息。
- 赢得头如雪:白发苍苍,寄托了岁月的无情。
-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回忆历史,只能记得几个杰出的人物。
- 试看百二山河:感叹国家的广阔与现实的无奈。
- 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尽管身处广袤的土地,却无人出征。
- 阃外何人回首处:阃外无人关心,一片冷清。
- 铁骑千群都灭:比喻战士的消亡。
-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英雄的地方已成废墟。
- 空指冲冠发:只剩下孤独的呐喊。
-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独自面对明月,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隐喻:将历史人物与现实进行对比。
- 对仗:如“晨嘶”“夕引”,展现音乐与生活的交融。
- 意象:明月、铁骑等意象,象征孤独与战斗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英雄的怀念,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代表繁华与权力。
- 明月:象征孤独、思念与无尽的思索。
- 铁骑:象征战争与英雄气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哪些?
- A. 李白和杜甫
- B. 范仲淹和韩愈
- C. 苏轼和陆游
-
“六师不发”暗示了什么?
- A. 军队的强大
- B. 无能为力的现状
- C. 战争的胜利
-
诗人最后对明月的感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迷茫
-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怀古之作,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历史的哲理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本诗的历史感形成对比,体现个人与历史的不同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