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长洲何主簿
作者: 韩翃 〔唐代〕
挂席逐归流,
依依望虎丘。
残春过楚县,
夜雨宿吴洲。
野寺吟诗入,
溪桥折笋游。
到官无一事,
清静有诸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归去的情景,依依不舍地望着远处的虎丘。春天已经过去,夜雨中在吴洲留下了身影。诗人到达野寺吟诗,或是在溪桥上折笋游玩。来到官府却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享受着这份清静,仿佛身处于多个诸侯的宁静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挂席:指的是在船上铺开席子,准备行船。
- 逐归流:逐流而归,乘船归家。
- 依依:留恋的样子。
- 虎丘:古地名,位于苏州,风景名胜。
- 残春: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 楚县:指楚地的县,可能为今湖北一带。
- 夜雨:夜间下的雨。
- 吴洲:指古代吴地,今江苏一带。
- 野寺:乡间的寺庙。
- 吟诗入:在寺庙吟诵诗歌。
- 溪桥:小溪旁的桥。
- 折笋:采摘竹笋。
- 到官:到达官府。
- 无一事:没有任何事情。
- 清静:宁静、安闲。
- 诸侯:指有权势的人,诗中指代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虎丘:古代名胜,常被文人墨客所咏叹,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 吴洲:指吴地,历史上与春秋时期的吴国相关,文化底蕴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字仲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自然的依恋,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淡然。诗人在春天的最后时光,乘船归去,感受着自然的美好,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开篇“挂席逐归流”勾勒出归途的情景,随后“依依望虎丘”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诗中“残春过楚县,夜雨宿吴洲”描绘了春天的逝去与夜雨的静谧,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野寺吟诗入,溪桥折笋游”则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生活的乐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到官无一事,清静有诸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泊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官场中无所事事,却在清静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反映出唐代士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宁静与悠然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挂席逐归流:诗人准备乘船归家,席子在船上铺开,暗示归乡的心情。
- 依依望虎丘:依依不舍地望着虎丘,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 残春过楚县:春天即将结束,时间的流逝引发了对往日的怀念。
- 夜雨宿吴洲:夜雨中在吴洲停留,增添了一种孤独感。
- 野寺吟诗入:在乡间寺庙吟诗,享受宁静的生活。
- 溪桥折笋游:在溪桥上游玩,折笋的乐趣,展现生活的闲适。
- 到官无一事:到达官府却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反映出对官场的无奈。
- 清静有诸侯:在宁静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仿佛与古代诸侯的生活相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夜雨宿吴洲”与“残春过楚县”,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虎丘”、“夜雨”、“溪桥”等,表现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与超脱,突显了唐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丘:象征故乡的思念与美好。
- 夜雨:代表孤独与思念。
- 野寺:体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溪桥:象征自然与恬淡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深深眷恋
C. 厌倦 -
诗中“清静有诸侯”是什么意思? A. 清静的生活充满权力
B. 在宁静中找到内心的满足
C. 官场生活的繁忙 -
诗中提到的“夜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快乐的心情
B. 孤独与思念
C.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韩翃的诗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关注社会与人生的沉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