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时间: 2025-01-17 09:30:12

马头间觉入从客,叠嶂清秋度百重。

长见孤云能作雨,未应片水不藏龙。

花村几处连修竹,涧石谁家倚瘦松。

本若无心许明代,好寻巢许此韬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行》
作者:滕白(宋代)

马头间觉入从客,叠嶂清秋度百重。
长见孤云能作雨,未应片水不藏龙。
花村几处连修竹,涧石谁家倚瘦松。
本若无心许明代,好寻巢许此韬踪。

白话文翻译

在马头之间,似乎听见有客人来访,山峦叠嶂,清秋时节跨越了重重山岭。
常常看到孤云能够带来雨水,难道片片水面上不藏有龙吗?
花村在几处与修竹相连,山涧边的石头,哪家会靠在瘦松旁边呢?
本来心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期许,只愿在这里寻找一个隐居的巢穴。

注释

  • 马头:指马的头部,这里可能暗示骑马出行。
  • 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着变化和不定。
  • 藏龙:水中有龙,传说中龙常出现在水中,象征潜在的力量。
  • 修竹:修长的竹子,常见于山村。
  • 瘦松:细长的松树,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 韬踪:隐藏足迹,指寻找隐居之地。

典故解析

  •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力量和贵族的象征,常常与水相关联。
  • 云雨:古诗中常用云雨来比喻情感的变化,尤其是在表达思念和离别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滕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山行》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山行》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山间的清幽和自然的魅力。整首诗以“马头”开篇,暗示了诗人行走于山间的状态,同时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自然的场景。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清朗,远山的叠嶂,以及孤云的悠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诗中的“长见孤云能作雨”,不仅表达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希望。云虽孤独,但却能带来雨水,给予生命的滋养,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花村几处连修竹”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田园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好寻巢许此韬踪”,更是将诗人的隐逸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明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个诗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头间觉入从客:在马头间,隐约感到有行人走来,暗示诗人在路上。
  • 叠嶂清秋度百重:描绘秋天的景色,山峦叠嶂,给人一种层峦叠嶂的感觉。
  • 长见孤云能作雨:常常看到孤云,暗示生命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未应片水不藏龙:即使是小水面,也可能藏有潜在的力量。
  • 花村几处连修竹:描绘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 涧石谁家倚瘦松:询问山涧边,哪家会靠在瘦松旁,增加了生活气息。
  • 本若无心许明代: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无所谓态度。
  • 好寻巢许此韬踪:渴望在此地隐居,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云比作能带来雨水的存在,展现自然的变化。
  • 拟人:将云、龙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和生命。
  • 对仗:如“花村几处连修竹”与“涧石谁家倚瘦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自然与隐逸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头:象征行旅与探索。
  • 孤云:象征孤独与变化。
  • :象征潜在的力量与生机。
  • 修竹:象征高雅与坚韧。
  • 瘦松:象征坚韧与生命力,展现自然的苍劲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云”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孤独与变化
    C. 富贵

  2. “长见孤云能作雨”中的“雨”代表什么? A. 生命的滋养
    B. 悲伤
    C. 财富

  3.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如何? A. 不屑
    B. 渴望
    C. 忽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山行》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描绘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作品更多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滕白的作品则更突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