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时间: 2025-01-09 00:46: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诏许遐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
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
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
白话文翻译:
我懒得去朝见那些乘着骖騑马车的官员,
这次出行,我只想高卧休息,脱下衣服。
皇上允许我去遥远的地方拜访老朋友,
上天让我在这里建房子,静待归来。
即使肩舆还愿追逐春天的色彩,
鼓缶也无妨傲然面对夕阳。
我到达的地方,便可以安家隐居,
在武昌,谁还愿意乞求钓鱼的地方呢?
注释:
- 懒:懒惰,不愿意去做。
- 朝谒:朝见,拜见朝廷的官员。
- 骖騑:古代一种名马,象征高贵。
- 高眠:高卧,安静地休息。
- 诏:皇帝的命令。
- 遐门:指遥远的地方。
- 耆旧:年长的朋友。
- 筑室:建造房屋。
- 肩舆:古代一种交通工具,类似轿子。
- 追春色:追逐春天的美景。
- 鼓缶:古代乐器,象征生活的乐趣。
- 安隐:安静隐居的生活。
- 武昌:地名,古时知名的钓鱼地点。
典故解析:
“骖騑”与“肩舆”都是古代交通工具的象征,显示了当时士人的身份与地位。武昌作为钓鱼的地方,象征着隐居的理想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与吕相公等人相聚时,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官场的厌倦。反映了士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自得的语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懒”字道出心中无奈,表现出对繁忙朝政的逃避。接着诗人表达了皇帝的恩赐,允许他前往遥远的地方探访老友,从而引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构想。高卧、筑室等意象,勾勒出一种悠然自得、宁静安逸的生活画面。
诗中“肩舆尚肯追春色”一句,传递出一种无论身处何地,仍要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而“鼓缶何妨傲夕晖”则表现出对生活乐趣的珍视。最后一句“武昌谁乞钓鱼矶”更是点明了隐居生活的理想,诗人不愿意为了名利而去乞求,他更愿意在理想的地方安静生活。
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流露出深沉的思想,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出苏辙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懒从朝谒事骖騑:我不愿意去拜见那些高官。
- 此去高眠罢倒衣:这次出行,我只想回去高卧,脱下衣服休息。
- 诏许遐门访耆旧:皇上允许我去遥远的地方拜访老友。
- 天教筑室俟来归:上天让我在这里建房子,静待归来。
- 肩舆尚肯追春色:即使肩舆还愿追逐春天的色彩。
- 鼓缶何妨傲夕晖:鼓缶也无妨傲然面对夕阳。
- 所至成家即安隐:我到达的地方,便可以安家隐居。
- 武昌谁乞钓鱼矶:在武昌,谁还愿意乞求钓鱼的地方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肩舆”“鼓缶”等意象,表现生活的乐趣与追求。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士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骖騑:象征高贵与权力。
- 高眠:代表安逸与享受。
- 耆旧:象征友情与过往的美好。
- 肩舆:象征交通与出行的便利。
- 春色:代表生命与活力。
- 夕晖: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感悟。
- 武昌:隐居的理想之地,代表着远离繁华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懒从朝谒”的意思是什么?
- A. 懒得去拜见
- B. 愿意去朝见
- C. 不想出门
- D. 追逐名利
-
“肩舆尚肯追春色”中的“肩舆”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交通工具
- C. 一种服饰
- D. 一种食物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厌倦
- B. 向往
- C. 无所谓
- D. 忽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情感更加细腻。
- 陶渊明《饮酒》:与苏辙的诗歌相似,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快乐与自由,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