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雪》

时间: 2025-01-09 14:44:53

上元灯火家家办,遍地琼瑶夜夜深。

衲被蒙头真老病,纱笼照佛本无心。

床头酒瓮恰三斗,山下麦田真百金。

乞我终年醉且饱,端能拥鼻作微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元灯火家家办,
遍地琼瑶夜夜深。
衲被蒙头真老病,
纱笼照佛本无心。
床头酒瓮恰三斗,
山下麦田真百金。
乞我终年醉且饱,
端能拥鼻作微吟。

白话文翻译:

元宵节的灯火在家家户户中点亮,
遍地的琼瑶在夜晚显得格外深邃。
我被衲衣蒙住头,真是年老体衰。
纱笼照耀着佛像,心中却毫无所觉。
床头酒瓮正好有三斗,
山下的麦田真如百金般珍贵。
我祈求整年都能醉酒且饱食,
只要能依靠鼻子吟唱几句就好。

注释:

  • 上元:指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庆祝。
  • 琼瑶:美玉,指美好的事物,这里比喻灯火辉煌。
  • 衲被:僧人的被褥,表达了作者的老病状态。
  • 纱笼:一种轻薄的帷帐,照佛的意思是指用来装饰佛像的轻纱。
  • 酒瓮:盛酒的器具,三斗指的是酒的数量。
  • 百金:形容麦田的价值,暗喻丰收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阮亭,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苏辙是苏东坡的弟弟,擅长诗文并且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上元雪》创作于元宵节期间,正值寒冬,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喜庆气氛和自己内心的孤独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作品的背景是一个生活富庶的时代,然而个人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奈和孤独。

诗歌鉴赏:

《上元雪》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灯火辉煌和丰收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热闹。然而,在这个热闹的节日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诗中的“衲被蒙头真老病”,不仅表明了诗人年老体衰的事实,也隐含着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床头酒瓮恰三斗”,这里酒的丰盈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但诗人却希望“终年醉且饱”,显示出内心深处的空虚与渴望。

诗中意象丰富,通过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了热闹与孤独的鲜明对比。灯火辉煌的元宵夜与个人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元灯火家家办:描绘了元宵节的欢庆气氛,家家户户都点燃了灯笼,象征着团圆和庆祝。

  2. 遍地琼瑶夜夜深:灯火映照下的美景,仿佛琼瑶般美丽,夜深人静,展现出一种梦幻的景象。

  3. 衲被蒙头真老病:表露出诗人年老体衰的感受,衲被作为僧人的象征,暗示了生活的清贫与孤独。

  4. 纱笼照佛本无心:虽然纱笼照耀着佛像,但内心却毫无所觉,显示出一种对宗教的冷漠和对世俗的迷茫。

  5. 床头酒瓮恰三斗:酒瓮的丰盈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但却也暗含一种醉生梦死的态度。

  6. 山下麦田真百金:麦田的丰收象征着生活的富饶,诗人却在这种富饶中感到无奈。

  7. 乞我终年醉且饱:表达了对酒的渴望,渴望通过醉酒来逃避现实,追求内心的满足。

  8. 端能拥鼻作微吟:强调了对生活的无奈,只有在醉酒中才能微微吟唱,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沉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热闹的节日与孤独的内心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意象:使用了灯火、琼瑶、衲被等意象,构建出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 比喻:将麦田比作“百金”,增强了丰收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在繁华背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节日的欢乐和团圆,也象征着希望。
  • 琼瑶:代表着美好和珍贵,暗示生活的美好。
  • 衲被:象征诗人的清贫和孤独。
  • 酒瓮:象征生活的富足与享乐。
  • 麦田:象征丰收和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元雪》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上元”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冬至
    • C. 元宵节
    • D. 春节
  3. “床头酒瓮恰三斗”中,酒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贫穷
    • B. 富饶
    • C. 享乐
    • D. 孤独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夜》 by 朱熹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上元雪》与《元宵夜》:两者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但苏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朱熹则更多表现出对节日的欢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苏辙集》